原始瓷不是瓷器,是一種胎質灰青、堅硬致密、掛有一層透明青釉的陶瓷,原始瓷最早發現于河南安陽殷墟,這些器物質地堅硬,叩之有清脆的金石聲,在胎釉組成、物理性能等各方面都接近于瓷器,但又處于瓷器的低級階段,因此專家提出了“原始瓷”的概念。
原始瓷和青瓷成份比較
成分
運用X-Ray熒光光譜法對標本進行元素組成測試,發現如下:
胎 原始瓷與東漢青瓷相比,發現二者瓷胎的主、次量元素含量差異不大,都是高Si低Al的特征,這與我國南方盛產的瓷石組成相似。但原始瓷胎中雜質氧化物(如Fe2O3)含量偏高,由于Fe是致色元素,因此,原始瓷與東漢青瓷相比,胎體顏色更深。
釉
原始瓷釉中CaO的含量較低,部分屬于堿鈣釉的范疇;而成熟青瓷已經屬于典型的高溫Ca釉。再者,由于原始瓷釉中助溶劑(CaO、K2O等氧化物)的含量較低,這就導致釉料難以充分熔融,進而導致釉面較為粗糙,光澤度也低。因此從釉料配方的角度來看,原始瓷具有一定的原始性,還未達到成熟瓷器的標準。
燒成溫度
對標本進行熱膨脹法分析發現,原始瓷燒成溫度范圍較大(1070-1310℃),這說明當時陶工在窯爐溫度控制方面尚處于摸索階段,只是偶然能燒出較高的溫度。
顯微結構
通過掃描電子顯微鏡觀察,發現原始瓷胎體中存在大量的氣孔和縫隙以及較多的殘留石英,并且玻璃態物質較少。胎釉中間層僅有少量的鈣長石晶體(成熟瓷器中鈣長石晶體較多),這就是胎釉結合程度較差的原因之一。這也就解釋了為什么出土的原始瓷胎和釉脫落現象較嚴重。
吸水率 氣孔率
通過吸水率、顯氣孔率的測試,發現原始瓷的吸水率大多高于2%(標準成熟瓷器吸水率<0.4%),顯氣孔率在4%以上。這說明胎體還沒有完全燒結,不夠致密,顯然這與成熟瓷器的標準相比仍有一定差距。
盡管浙江地區周代原始瓷尚未達到成熟瓷器的標準,但與我國各地出土的商代原始瓷相比,已經有了很明顯的進步。例如,我國商代的原始瓷的瓷胎中Fe2O3等雜志的含量基本高于2%,吸水率在6%以上,顯氣孔率在20%以上,這些數據都高于東周時期原始瓷的相應參數。
我們發現東周時期的原始瓷雖然在外觀上初具瓷器的特征,但通過對其元素組成特征、物理性能等分析,可以看出原始瓷尚未達到成熟瓷器的標準。但是,與商代原始瓷相比,在原料處理、燒制工藝等方面已經有了很大的改進。這反映出我國先民從商代出現原始瓷到東漢時期發明瓷器的這一時期,在陶瓷制作工藝方面是有一個進步的過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