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舟陶是“中國十大古陶之一”,牙舟陶器燒制技藝時至今日,從選料、成型、裝飾、施釉到最后的燒成,完全沿襲古老的工藝流程。2008年被列入中國第二批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牙舟鎮距縣城26公里,牙舟鎮盛產紫砂陶土,地質勘探儲量為2250萬噸。辛亥革命前,牙舟陶生產主要分布在牙舟的高寨、小寨、新寨、冗平和底樓等村寨,有陶窯48座。牙舟陶器產品已遠銷東南亞國家以及川、湘、滇、桂等地。
牙舟陶瓷的歷史
牙舟陶產于貴州省平塘縣牙舟鎮。據《平塘縣志》記載:“牙舟陶瓷生產始于明代洪武年間,距今已有600多年歷史”。牙舟陶以其獨特的造型、古樸敦厚的風格而著稱,在六百多年的發展歷程中,終秉持著原始古老的手工制作方式,又融入了貴州本土的陶文化內涵,始形成了獨具一格的貴州陶藝。至今仍保持原始古老的手工技藝制作方式,生產的產品具有較高的實用價值、觀賞價值和收藏價值。牙舟陶最鼎盛時期是在清末明初,生產發展到一定規模,大大小小有100多家制陶作坊,陶器被馬幫馱出去,遠銷東南亞,并被傳教士帶到歐州各國。上個世紀八十年代,牙舟陶在工藝美術界所獲得的各種極高榮譽使其進入最后的輝煌,此后,由于中國體制改革與市場的原因,牙舟陶日漸式微。
牙舟陶制作技藝
牙舟陶以本地特有的白膠泥為原料和本地特有的土釉、白灰釉、黃釉(黃泥)為瓷釉;制坯采用快輪成型及捏法,以氧化銅等金屬氧化物為著色劑,采用階梯窯(或稱梭坡窯)燒制。制作程序主要包括:
一、泥漿制作工序。挖生泥→放進泥塘→粉碎泥塊→加水浸泡→發酵→腳踩或手搓→形成熟泥(用泥多時,用水牛踩泥)。
二、拉胚制作工序。將熟泥放在“陶車”上,腳蹬或雙手持木棒(約2尺5寸)攪動“陶車”旋轉,雙手捏、壓、抹、擠泥等方式制成水胚;或是將泥漿倒進模具,掌握好時間,打開模具取出。
三、圖案與花紋制作工序。1、雕刻;2、貼附件;3、用模具擠壓圖案;4、貼剪紙。
四、上釉工序。將釉子加工成細粉,裝在釉盆里制成釉漿;用瓢澆,顏色內外相同的產品,直接放入釉盆浸泡撈出;若需花紋和變色,用瓢澆上面,后澆下面;里外不同的先澆里面后澆外面。
五、燒窖。使用的窯子叫階梯窯,或爬坡窯、梭坡窯,將半成品堆放在窯子的泥板架上,泥板架共七層,每層可放10件,根據釉和泥土質量,將耐火差一點的首先放進窯子,耐火強的最后放(靠進火口、溫度最高),窯子溫度在900℃-1100℃。
牙舟陶瓷器特點
牙舟陶造型古樸、敦厚,線條簡潔明快,色調淡雅和諧,具有濃重的出土文物神韻。牙舟陶在設計上選擇蠟染、刺繡、桃花圖案,以浮雕的手法體現,夸張而繁瑣,很富于裝飾性,凡魚、獸、蟲、鳥等玩具,均色彩自然,玲瓏剔透。特別是用小龍窯或階梯窯煉制過程中天然形成的“窯變”和“冰裂”,或釉色深淺懸殊,自然變異,神韻別致;或釉面無規則綻裂,紋路天成。尤其是使用本地的玻璃釉能自然流淌,在燒制過程中隨著溫度變化而產生自然裂紋(俗稱窯變),產品古色古香。
牙舟陶器種類
牙舟陶器種類繁多,主要分為餐具、用具和玩具三大類。餐具有各式壺、盤、杯、碗、碟、缽、勺等;用具有各式壇、罐、花缽、煙斗等;玩具有獅、虎、牛、馬、羊、豬、狗、雞、鴨、鵝、兔、魚等。牙舟陶的產品多為生活用具及陳設品,動物玩具和祭祀器皿,其特點造型自然古樸,線條簡潔明快,色調淡雅和諧,具有濃重的出土文物神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