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雕雕塑藝術是中國古建筑主要的藝術表現形,在中國古代宮殿建筑和民宅建筑中大量使用了木雕雕塑。我國的木雕種類繁多,遍布于大江南北,最著名的是:浙江東陽木雕、廣東金漆木雕、溫州黃楊木雕,福建龍眼木雕,人稱“四大名雕”。其它種類如:曲阜楷木雕,南京仿古木雕、蘇州紅木雕、劍川云木雕、上海白木雕、永陵樺木雕、泉州彩木雕……這些木雕都是因產地、選材或工藝特色而得名,有的歷史悠久,具有較高的工藝水平和傳統特色,能工巧匠,樹幟各地;有的雖是后起之秀,但木雕技藝日趨精湛,造型也日臻完美,具有鮮明的地方特色。
在木雕雕刻藝術中,工藝木雕雖然是根據某種裝飾需要(它們大到傳統建筑、古典家具、寺廟、神壇;小到生活用具、案頭擺設),但卻是雕刻藝術中的精華部分。由于這種木雕需要量大,應用范圍廣,所以一般是由經驗豐富、技藝精湛的老藝人或工藝美術師設計 雕制,再由工藝嫻熟的工人大量雕刻復制的。因此在題材上表現形式上就有一定的規范和程式,制作工序也很明確,分出坯、修細、打磨、上光、配置、底座等流水作業。
木雕的種類還分工藝木雕和藝術木雕二大類。工藝木雕通常是指流傳在民間,有悠久的歷史和強烈的民族傳統色彩,講究精雕細鏤、巧奪天工的木雕工藝品。工藝木雕又分純觀賞性和實用性二類。觀賞性木雕是陳列、擺設于櫥、窗、臺、幾、案、架之上,供人觀賞的小型的、單獨的藝術品。它是利用立體圓雕或半圓雕的工藝技術雕制,表現的題材、內容廣泛,有花卉、飛禽、走獸、仕女、歷史人物等,還有一些反映現實生活,有思想意義的作品。如溫州黃楊木雕,產品受清末文人畫的造型風格和線條影響,刀法純樸圓潤、結構虛實相生,有詩情畫意的特色。實用性木雕是指利用木雕工藝裝飾的、實用與藝術相結合的藝術品。如:宮燈、落地燈、屏風、鏡架、筆架、鏡框、鐘座、首飾盒、佛龕以及建筑部件、家具雕飾等。還有專為其他工藝品配制裝飾的幾、案、座、架,如玉器、牙雕、花瓶、首飾,瓷器等,這些藝術品配以木雕裝飾,烘托了主體,豐富了整體,并增加了藝術欣賞價值。
藝術木雕通常是指構思精巧內涵深刻,有獨創性,能反映作者審美觀、藝術方法和藝術技巧的作品。藝術木雕一般都是由作者一手設計制作完成的,所以他能始終貫穿并把握創作的意念與追求。藝術木雕的創作方法除了與其它雕塑材料一樣是用形體來表現客觀世界的人和物,或寫實、或夸張、或抽 象,還要結合利用木材的特性,從原始材料的形態屬性中挖掘美的要素,以充分體現木 雕藝術的趣味和材質美。藝術木雕的題材內容及表現形式一方面取決于作者的藝術素養及興趣愛好,另一方面也是取決于木材的天然造型和自然紋理,也就是“因材施藝”。藝術木雕的表現手法豐富且不拘一格,有大刀闊斧、粗獷有力;有精雕細刻、線條流暢;有簡潔概括,巧用自然美。好的藝術木雕不僅是雕刻家心靈手巧的產物,而且也是裝飾、美化環境、陶冶性情、令人賞心悅目的藝術品,故具有較高的收藏價值。
與所有的雕刻一樣,木雕的形式大致可分為二種,一種是“獨立式”一種是“依附式”。前者是指可以用來自由放置,并且從任何方向任何角度都能看見的所謂三維空間藝術的圓雕而言,通常是被作為室內的陳設品或案頭擺件。后者是指用于裝飾建筑物室內墻面或門窗等固定空間的浮雕而言。這類浮雕通常采用高、低、鏤、透、通等多種手法來表現。雕像略微突出的稱作低浮雕;雕像在底面上十分突出的稱作高浮雕;浮雕的周圍被鏤空使雕像如剪紙般顯出清晰的影象效果被稱為鏤空雕;雕像的構圖層次多,一層一層雕進去,除了最后的背景,前面部分與底面沒有關系的又被稱為透通雕。透通雕的特點主要融合各種雕法在一個畫面上,是表現多層次的作微俯立體型的全面鏤空雕刻,作品有玲瓏剔透的藝術效果,主要用于傳統的古建筑木雕裝飾上,如廣東的金漆木雕就是把人物山水、翎毛花卉、走獸蟲魚和各種圖案集中在一個畫面上,并以“之”形與“S”形的徑路來區分不同的情節和場面,鏤通層次一般在二至六層,雕工細致已近于牙雕,層次豐富,立體感強,在狹小的面積上,表現出廣闊的空間。也有一些浮雕本身就是獨立的藝術品,可根據環境需要自由配置,亦屬裝飾性的壁掛或屏風等。
木雕的創作方法有三種:一種是面對一塊比較普通,沒有什么特殊形狀的圓木、方木或是有規格的板材時(即經過人為的去綹去臟,將木料加工成有規則的料形,如正方形、長方形、圓形等),我們可以比較自由的去選擇雕刻的內容與主題,然后再用大量的切削雕鑿去實現最終的藝術效果。這種方法看似簡單,但也是受到一定的約束,由于木材的結構是由纖維組成,它的易斷易裂要求我們在創作構圖上強調整體性、牢固性。一般來講,藝術木雕不講究拼接,否則就失去了木雕的特征。要在一段原木上做文章,就得避免張牙舞爪的動勢,就要舍棄支離破碎的細節。為了突出木材的肌理,表現美麗的木紋,造型體積就不易太小太多,要作大塊大面狀,追求渾然一體的效果(圖1)。
第二種方法是隨形就像,既“順其自然”地依據材料本身特有的天然形狀或紋理方向,憑感覺和想象賦予這塊材料以特定的形象,巧加雕鑿后便使其形象釋放出來。所謂七分天成,三分雕刻。這種方法也叫“巧雕”,其 構思過程比實際雕刻的時間應更多,而其中的樂趣亦無窮!扒傻瘛笔且环N適形造型,也就是它要適應某種條件,這種條件是一種限制或是約束,似乎也給作者造成麻煩,然而往往受局限的東西反倒會成為形成其藝術特點的決定因素,這種因素能予朽木以神奇。有的玉石雕刻之所以寶貴,就是體現在作者是以量形取材,因材施藝的方法,創造了絕妙佳品(圖2)。
自然給我們以許多啟示,有的材料擁有一個不尋常的特征明顯的外形,對你的想象或靈感有直接啟發;有的則不太明顯,需要深思熟慮,苦思冥想;而變化多端的木紋又常常是影響作品藝術效果好或不好的因素;有些木料的“殘片碎塊”不規則形狀也能引發我們聯想起某種形象的存在。因而許多雕刻家經常把一些“奇形怪狀”的木頭搜集起來長久地擺放在周圍,時常琢磨和推敲,一旦考慮成熟便拿起刻刀,欲罷不能。當然作品的成功與否常常取決于一念之差,“真所謂,千刀萬鑿雕出來,一處不順付東流!
這與作音的藝術修養和藝術技巧密切相關。
木雕創作的第三種方法是完全擺脫原始材料的形態屬性,用人工或機械堆迭粘合的方法,使大大小小的木塊木片按設計意圖拼制成大致的形狀與厚度,然后再進行雕鑿(圖3)。這種方法的好處在于它能隨意增加木頭的體積,大大減少切削木料的功夫,節省大塊原木。假如是用不同顏色的木料堆迭粘合起來,呈木頭形狀的“三明治”,其木材外表經過雕制,會顯現出清晰美妙的裝飾性木紋,使作品產生獨特的藝術效果。有些雕刻家還經常在雕刻物的任何部位增加想要增加的木料,他們用組合粘接的方法,以期望擴大木雕的比例和形狀。還有一些雕刻家在運用木材創作時更加獨出心裁,別具一格,他們把種在花園里的樹木原地不動的雕刻成作品,有的還為它們加枝添葉,因勢度形,創造出與自然同呼吸共生存的木雕藝術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