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北朝是中國佛教發展的鼎盛時期,所以佛像雕塑在當時非常普遍,這次出土的佛像文物有一百多件,數量多、類別豐富、時間跨度長,實屬罕見。造像的造型、蓮座、帛帶的技術也與以往出土的不太一樣。個別造像上還有修復使用的痕跡,且修復得很精美。
負責本次文物發掘工作的是四川省成都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在成都市青羊區下同仁路126號發掘的古遺址是唐代晚期以后修筑的成都城墻的西墻,南北長約45.5米、最寬處約23.5米,最高處約6.7米。本次發掘共計揭露面積約500平方米,整個發掘區域分為3個坑,其中,在3號坑內發現的石刻佛像約有百余件,有單體佛、菩薩、天王像,也有背屏式組合造像。其中一件背屏式造像有南朝“梁天監十五年”發愿文題記,是一千四百九十八年前,所有人為他的亡父亡母所造。這批造像均為紅砂石質地,個別造像外有貼金,雕刻精美,彌足珍貴。除了佛像雕塑還清理出灰坑8座和水井2口,出土瓷器、陶器、石造像、建筑材料和錢幣等一批重要的生活遺物。
南北朝,是一段夾在十六國與隋朝之間長約170年的歷史,這一時期的佛教藝術發展達到了第一個高峰。與北朝造像的豐富遺存相比,南朝造像實物資料極為稀少。有關南朝的文獻史料記載,當時的南朝屬于佛教文化中心,對北朝佛教曾產生過很大影響。
成都在過去也出土過南北朝佛像雕塑,但是古董數量比較少,而且很多造像缺少考古發掘資料。此次發現的100余件南朝造像,有明確的出土地點和層位關系,為學術界進一步認識南朝造像藝術提供了文物依據。
南北朝佛像雕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