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青蓮寺彩色雕塑佛像比較有時代特色,彩塑集唐宋彩塑于一寺,古青蓮寺殿內方形寬大佛壇上塑有釋迦牟尼(或彌勒)、阿難、迦葉、文殊、普賢、供養人7尊彩塑,唐風猶存,是全國現存唐代寺觀塑像三處58尊中的一處7尊(南禪寺17尊、佛光寺34尊),是不可多得的藝術珍品,這些塑像面容豐滿,肌肉健美,身式微曲,姿態自然,皆與唐塑風格一致。
主尊佛像,高4.2米,垂腿而坐,螺髻,身著袈裟,面相豐腴,神情凝重,衣紋線條流暢,具有唐代佛像的典型特征。主尊倚坐,西邊的脅侍菩薩普賢和弟子阿難。主佛釋迦牟尼高4.2米,肩披袈裟,頭飾螺髻,面龐莊嚴肅穆,飽滿俊朗,雙腿自然下垂,坐在須彌座上。其左手置于膝上,右手作說法印,眉宇間鎮定從容,服飾衣紋線條流暢,保存著唐代佛像的典型特征!斑@就是青蓮寺最具重要的文物價值最高的唐代垂足大佛,雕塑年代大致不晚于唐咸通八年(867年),為中晚唐時期的彩塑雕塑藝術作品。
主尊與弟子
釋迦大佛兩側,塑著站立的阿難、迦葉二弟子,均高2.26米。主尊抬起的右手動態十足,衣紋的處理自然妥帖,頗具重量感。從全國來說,倚坐垂足唐代大佛全國僅青蓮寺一例,藝術價值極高。
弟子阿難
阿難居主尊西邊,少年持重,謙恭謹慎,灑脫的神態刻畫出人物的睿智和才情。
弟子迦葉
迦葉居主尊東邊,恬淡寧靜,以飽經滄桑的神態刻畫出人物的苦寂和虔心誠摯于佛門凈地,內心世界刻畫細膩,塑造得十分精彩。
東脅侍菩薩文殊
佛壇前方塑文殊、普賢二菩薩坐像,高2.88米。文殊居東,普賢居西,采用一腿盤曲,一腿自然下垂的“游戲坐”坐姿,坐于束腰須彌座上。菩薩面形圓長,神態莊重,頭束高髻,兩縷發辮從耳后披于雙肩,胸飾瓔珞,衣飾以瀝粉錦紋裝飾,衣襟裹膝垂于座間。
宋塑五尊
殿內佛壇宋代所筑,佛壇及兩山墻下尚存殘缺的宋代及晚期彩塑12尊,居中為結跏跌座于蓮臺的釋迦佛,兩側為侍脅文殊、普賢二菩薩及迦葉、阿難兩弟子,雕刻手法仍沿襲唐風,注重寫實,生動傳情。
殿內明間砌有扇面墻一道,墻前設有磚砌佛壇,壇上主像釋迦牟尼佛,高約2.7米,結跏趺坐于蓮臺之上,左右侍以二弟子,像高1.9米,壇前為文殊、普賢菩薩對坐。扇面墻后倒座南海觀音,面相秀麗,衣飾精美。其余彩塑均為明清時期的作品。與正殿中的唐塑相比,南殿中的宋塑更加注重寫實風格,具有濃厚的生活氣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