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雪山大士雕塑像特點
明鎏金銅雪山大士像方面長耳,頭大異常,超出身軀比例。眉高起,在眉心與鼻準相連。顴骨隆突,偏下偏后,不在尋常位置。唇上無髭,在口角之外卻又蟠結成卷。容貌奇古而含蓄渾成。明金髹木雕雪山大士像,運刀爽利奔放,大膽而不越規度。剔鑿骨骼筋脈或衣裳褶紋,均似出于運斤成風而非矜持之精雕細琢。面部雕造,手法高妙,隆高之鼻準,向前探出之下頦,卷結堆積之眉髯,均使兩目陷得更深凹,兩頰收得更枯癯,自然思及曾在幽寂雪山,度過無量歲月。全身通飾金髹,打金膠,貼金箔,上罩透明漆,即所謂“金箔罩漆”。只有眉髯在木底上略施本色漆灰,增強毛發毿毿之感。
典稱釋尊在過去世修菩薩道時,于雪山苦行,絕形深澗,不涉人間,謂之雪山大士。其形象多為瘦骨嶙峋老人,蜷一足,兩手扶膝,支撐下頜,以狀其深山獨處,思惟坐禪情景。此雕塑像面相不以傳統形式為依據,更非寫照傳真,而以夸張接近浪漫手法,隨心塑造,與明金髹木雕雪山大士像雖屬同一題材,而風格迥異。
1951年3月,已不記何事赴津,奔波竟日。傍晚經勸業場古玩店,入門即見明鎏金銅雪山大士像坐柜頂,問價后即如數付值。在車上已難按奈,取出明鎏金銅雪山大士像審視,引來乘客圍觀。一日疲勞,已全消矣。明鎏金銅雪山大士像得之是一種緣分。
明鎏金銅雪山大士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