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玉雕手藝歷史悠久,具有幾千年的歷史了,隨著和田玉原石的減少,很多玉雕手藝人雕刻玉石都非常注重巧雕,根據不同玉料的天然顏色和自然形狀,因料施藝、剜臟去綹、化瑕為瑜將一件精美的玉雕藝術品呈現在玉器收藏者面前。
傳統玉雕因料施藝
因料施藝是玉雕中首要的工藝。玉雕為工藝創作,無定形。玉雕需想象,并注于玉石之上,無涂改性。每部作品均需從料性、顏色、形狀等出發,最大限度地利用玉料,尤其在人物、花鳥、花卉、動物創作中更是因料設計,獨辟蹊徑。玉雕工藝悠久,其因料施藝之工藝日臻合理。歷史上只以小件為主,制品單一,數量有限。隨著工藝的進步,技藝的提高,因料施藝的技能越來越高,作品更豐富多彩。其玉雕形狀、作品大小、色彩合理利用,其中俏色玉雕就是典型應用。
俏色巧用
俏色巧用為玉雕琢工藝的一大特點,為玉雕界普遍應用。玉色以綠色為主,兼備黃、黑、紅、白等色。有湖水綠、蘋果綠、草綠及綠白等色。有的玉為雜色玉,紅、黃、墨、綠諸色聚于一體,色彩斑斕,河磨玉玉色為墨綠,外包褐黃色之玉皮。玉料豐富的顏色和玉質為制作中巧用俏色提供了良好的物質基礎,亦使玉制品精美、形象、生動逼真,給人栩栩如生、活靈活現的感覺。
剜臟去綹
臟、綹是玉器制品中之大忌。剜臟即把玉中的雜質去掉,使玉更純潔、明亮。玉雕大件難以找到通體皆無一雜質的玉料,要盡其所能剜臟,余其形狀,根據其特征設計作品,最大限度地用料。在作品的制作過程中,玉體或再次或多次顯露雜質,或黑色或白點或米粒狀雜質等,尤其是在正面的主要部位,這是設計人員最難處理的問題,均要盡力處理掉或“遮住”。玉制作品很多因剜臟而改變作品的原定結構,既去掉臟斑又使其結構造型趨于合理,煞費玉雕者之苦心。
去綹。綹即玉中之自然裂紋,沒有一定形狀、方向和規律。綹的成因受自然力沖擊、受冷變化等多種因素影響。綹的種類有斷裂紋、破碎紋、龜背紋、炸心紋、炸驚紋等。玉的加工在選料和雕琢中首先要注重紋綹的處理,或順綹鋸玉或躲綹。去綹后根據料形進行設計。在設計后的雕琢中,亦多有再次出現紋綹,曰“紋線”、“水線”。需設計和做工者苦思冥想使其去綹改形,受到意外之效。玉雕作品無定型,剜臟去綹,雖去不利,卻有“因禍得!绷碛袆撘庵。
化瑕為美玉
瑕本為玉中之忌,然玉中難求晶瑩剔透之碧玉,尤其在開采百年后,珍惜玉石資源、充分利用玉料,早已被玉雕專家們注意,形成“化瑕為瑜”的雕琢工藝特點;殍に鶆撟鞯淖髌凡坏挥绊懽髌,更使作品形象生動,增加逼真之感,達到普通玉料所達不到的效果。
玉料原石的廢料巧用
玉料原石廢料巧用其目的為珍惜玉料資源,降低作品成本,創造出與成品料同等價值或高出成品玉料價值的玉雕工藝品,尤其在充分利用不可再生的玉資源,“廢料巧用”更是難能可貴的傳統玉雕方式,說明玉雕大師珍惜玉石原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