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人喜歡玉,喜歡翡翠,翡翠“絲綢之路”從翡翠原石產地緬甸到中國云南每年運送百億翡翠。
古語有云,“石之美者為玉,玉之王者為翠!边@翠指的就是翡翠,提及翡翠無疑與云南有著千絲萬縷的關系,玉出云南一說主要說的就是翡翠。關于翡翠名稱來源,主要得自翡翠鳥,因為這種鳥雄的羽毛紅艷,叫翡鳥;雌的羽毛鮮綠,叫翠鳥,翡翠的顏色極像這兩種鳥的羽毛,因而得名。
翡翠的“絲綢之路”每年運送百億翡翠
據記載,翡翠最為繁榮昌盛的時代就是清朝乾隆、嘉慶、道光三朝,當時國家昌盛,社會穩定,人民富裕,對翡翠需求一直很大,加之清宮對翡翠的喜愛,云南就一直是翡翠玉石的原料集散地和加工地,促進了云南玉雕業空前繁榮,玉雕成為云南的傳統加工業。而從明代至抗日戰爭后期的近500年間,緬甸開采的玉石料幾乎全部通過騰沖。有一度騰沖的玉石交易約占全世界玉石交易的八、九成。而在清代,大量玉石匯集騰沖后,一部分就地打磨加工,一部分向東經大理運達昆明加工,再遠銷內地和沿海。正是有了這些歷史文化的依據,“玉出云南”的說法也一直延續至今。
翡翠的“絲綢之路”每年運送百億翡翠
千年古道 玉出云南
正如開篇所說,“玉出云南”關鍵就是一個出字,如何要讓玉石出去,交通無疑是最為關鍵的因素。而中國古代最有名的貿易之路莫過于絲綢之路和茶馬古道,絲綢之路是歷史上橫貫歐亞大陸的貿易交通線。茶馬古道是云南、四川與西藏之間的古代貿易通道,由于是用川、滇的茶葉與西藏的馬匹、藥材交易,以馬幫運輸,故稱茶馬古道。
而大多數人不知道,與富庶的絲綢之路并稱的茶馬古道也曾經是一條連通南亞地區與中國西南地區的財富之路,在這條路上行走的馬幫鈴聲中,所運輸的不僅僅是茶、藥材與鹽等等生活的必需品,玉石也曾經是這條商旅之路上的重要一員。由于玉石的關系,從漢代開始,云南騰沖便成為我國與緬甸進行貿易交往的重鎮。當時,從四川成都出發,經騰沖入緬甸密支那可直抵中西亞,形成了一條貿易通道。這條貿易通道比北方絲綢之路還早200-400年。當時,沿著這條路,馬幫、象隊絡繹不絕,在運送茶葉、馬匹等物資時,也販運了大量的玉石毛料。
茶馬古道的出現最早起源于茶葉與馬匹的交易,但隨著貿易交流的加強,玉石也成為了茶馬古道上重要的角色,云南玉也通過古道傳進西藏和中原地區,藏族飾品中隨處可見的綠松石、珊瑚、蜜蠟正是這種交流的最直接表現。
歷史溯源石之美者為玉,玉之王者為翠。翡翠從漢代即傳入了中國,據史籍記載,早在東漢永元9年(公元97年),云南永昌(今保山)撣國王就“調譴重澤奉國珍寶”,緬甸玉石從那時起就首次進入中國。撣國即今緬甸東北盂拱、孟密一帶,當然,那時的玉石是作為貢品的。
而玉出云南之說,最初在清代時頗為流行,由于近現代來云南一直是重要的玉石集散地,有著“翡翠之鄉”的美譽。據記載,與云南存在關聯的玉石除了翡翠之外,還有云玉、云石,有人考證,云玉和云石指的就是翡翠,清代時云南官員用緬甸的翡翠稱為“云玉”或“云石”而進貢給朝廷,“玉出云南”或由此而來。玉出云南,雖有四字,但其中最重要的“出”字則包含了無數馬幫人的血汗艱辛,眾所周知,云南地處邊疆,自古交通不暢,玉石如何“出”是一個關鍵的問題,從歷史考證看,從漢代起始從四川成都出發,經騰沖入緬甸密支那的茶馬古道滇藏線上,玉石就是重要的角色,而進入明清后隨著茶馬古道的興盛,玉石更是隨馬幫走遍天下,見證了茶馬古道上人文精神的不斷拼搏超越。在茶馬古道上,馬幫每次踏上征程,就是一次生與死的體驗之旅,留印在茶馬古道上的先人足跡和馬蹄烙印,也見證了華夏子孫崇高的民族創業精神。
翡翠的“絲綢之路”每年運送百億翡翠
千年珍奇玉 存多少興衰事
對于中國人來說,玉石有著悠久的歷史和獨特的涵義,玉之美在于它的材質自然之美,更在于它的造型之美、雕琢之美和內在蘊含之美,更有很多關于玉石的傳說故事。當然,既然是傳說故事,其中也有真有假,有神話傳說,有民間流傳,當然也有白紙黑字的歷史記載,關于玉石的傳說,最著名的莫過于“和氏璧的傳說”,這一故事早已家喻戶曉,我就不在這里贅述了。
隨著玉石貿易交流的加強,許多精彩的故事也隨著玉出云南,為昆明乃至云南代言,昆明城中巍峨壯麗的金馬碧雞坊矗立,關于金馬碧雞的傳說在民間有無數個版本流傳。其中一個接近真相的,認為金馬,原型是滇省金沙江流域的天然金礦,而碧雞,是玉石。
而流傳至今的“綺羅玉”、“段家玉”的故事,則富于十足的云南玉石傳奇色彩!熬_羅玉”的故事講的是,清嘉慶年間,云南騰沖綺羅鄉工商尹文達,其祖上從玉石場馱回一塊毛料,通身深黑,許多行家看后都認為是塊最差的劣料,他祖先便將它當塊石頭鑲在馬廄里,天長日久,被馬蹄蹬踏掉部分外皮。一天尹出行來牽馬時,恰好從瓦縫中射進的陽光,照在石料上,反射出幾點美麗的綠光,他便抱去解磨,內有大片上佳的翡翠。他從中選料,制作了一只宮燈。于賽會之夜掛到水映寺中,整個寺院都被映綠了,觀者無不稱奇,轟動一時。尹攜燈到昆明獻給云南巡撫,巡撫就給他“土千總”的官職。他又把做燈剩下的碎片,加工成上百副耳片,戴在耳上,能把耳根映綠,被稱為“綺羅玉”。留存至今的一付“綺羅玉”耳片,也是價值不菲。
而到了民國年間,綺羅鄉段家巷有個玉商段盛才,1910年從玉石場買回一塊300多斤的大玉石毛料,其外表是白元砂,許多行家看后都搖頭,沒有人出價,他泄了氣,便把這塊石料隨意丟在院子門口,來客在那兒拴馬,時間長了,被馬蹄蹬踏掉一塊,顯出晶瑩的微小綠點,引起段盛才的注意,拿去解磨開來,竟是水色出眾的上等翠玉,做成手鐲,仔細看去,就像在清沏透明的小河中,那綠色的水草隨著水波在輕輕飄動。當時每付手鐲要價數千銀元,“段家玉”也隨之名揚中外。
茶馬古道讓“云南玉”天下聞名
周重林(中國茶業新復興計劃項目召集人、學者、著有《玉出云南》、《茶葉戰爭》):云南一直有玉石之路的說法,原因就是緬甸的玉石是不斷通過云南傳入中原地區。眾所周知,玉石主產地是在緬甸,而為何有玉出云南之說,其實這一說法最根源的是緬甸的玉石是通過云南進行貿易和交流,才凸顯其自身的價值,也就有了玉出云南之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