帶板是古人用在腰中革帶上釘綴帶銙,又稱帶。帶板數量一般有20塊,形制是講究”三臺、六桃、兩輔弼、雙鉈尾、七排方“一般玉帶板都雕刻精美。古代墓葬里出土了很多玉器帶板其選用的材料因身份等級的不同而相異。明朝帶板也是官職等級的標志之一。
帶板的官職等級
文武官員的公服腰帶板:
一品帶板用玉;
二品帶板用犀;
三品、四品帶板用金;
五品用銀钑花;
六品、七品用銀;
八品、九品用烏角
帶板的紋飾
龍紋
麒麟紋
花卉紋
人物紋
動物紋
松鹿紋
獅子紋
帶板的材質
帶板材質有很多種,普通老百姓用布,達官貴人用瑪瑙、玉器。
白玉材質帶板
翡翠材質帶板
沉香的帶板
犀牛角的帶板
黃金的帶板
銀制的帶板
烏角帶板
銅制帶板
玉飲酒胡人紋帶板
玉飲酒胡人紋帶板,唐,長4.5cm,寬4.1cm,厚0.8cm。
帶板為白玉制,近似正方形,略厚,四邊呈坡狀。中部琢一胡人坐于毯上,項下綴飾物,左手扶膝,右手舉杯,一長帛在腦后飄舞,兩端從腋下穿過。帶板背面無花紋,四角各有一對穿孔,并有陰鐫“十一六”3字。
此作品為成組玉帶飾中的一件,所雕胡人大眼高鼻,卷發后披,窄衣細袖。唐時,中亞地區的波斯人大量進入內地,他們信奉祅教,把中亞的宗教及生活習俗帶入我國。此件帶板上的圖案表現了當時大唐與異域文化的交融。
龍紋玉帶板
龍紋玉帶板,明,最長9.5cm,寬4cm,厚0.6cm。
玉為白色。玉帶由20塊玉帶板組成,縫綴在紅色緞子的鞓帶上,非常完整。其中桃形6塊,條形4塊,長方形8塊,一端微弧者2塊。整套帶板采用鏤雕技法,在席紋錦地上浮雕龍紋,分正面和側面兩種形象,用陰刻技法琢刻鱗紋。
玉帶最早出現于魏晉南北朝時期,一直延續到明代。明代玉帶多選用和田白玉為原料,少數為青玉、碧玉。玉帶紋飾大多運用鏤雕工藝琢刻而成,圖案題材豐富,有龍紋,也有松鹿紋、獅子紋等。圖案的選用往往同使用者的身份有關。玉帶板的數量相對統一,使用也非常規范,《明史》等歷史文獻中有較為詳細的記載。
玉鏤雕凌霄花紋帶板
玉鏤雕凌霄花紋帶板,明早期。長方形銙7×4.3×0.6cm。桃形銙高4.2cm,寬4.3cm,厚0.6cm。條形銙分別為長4.3cm、寬2.4cm,高4.3cm、寬1.35cm,二銙均厚0.6cm。鉈尾長7.6cm,寬4.3cm,厚0.6cm。清宮舊藏。
帶板白玉質,一套20塊,皆扁平。其中圭形鉈尾2塊,長方形銙8塊,條形銙4塊,桃形銙6塊。各塊均以多層鏤雕、剔地和陰刻線紋等多種技法雕琢凌霄花及翻卷的花葉。每塊帶板反面均光素,四角均有對穿孔。
類似紋飾的帶板在北京海淀區魏公村民族學院工地明代太監墓曾有出土,只是少了2塊,共18塊。明初定制:帝后禮服以及一品官員的朝服可使用釘綴玉銙的革帶,即玉革帶!睹鲿洹份d,每條玉革帶由20件玉帶銙組成,按帶銙的形狀及其釘綴革質帶鞓上的位置,分別稱之為“三臺、六桃、兩輔弼、雙鉈尾、七排方”。
這套玉帶板曾因其玉質、雕工皆精而深受乾隆皇帝的珍愛,不僅配以紫檀木匣,而且還于其上刻詩、題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