帽架也叫冠架、帽托,后來到清代中晚期隨著冠架形制的演變也叫帽桶,一般都是瓷器帽架居多,既是一種生活器物,也是一種身份的象征。
清代瓷器帽架的形制演變
清代的瓷器帽架由冠傘、柱、底座組成。冠傘為球形,其下有托,用清代用來放置冠帽的器具,清代康熙、雍正和乾隆時期,冠架多球狀形制。
清代早期瓷器帽架由冠柱狀居多,由冠傘、柱、底座組成;
清代中晚期多為桶狀,由帽架變成帽筒,晚清時期帽架基本被帽筒取代。清代嘉慶時期開始創制帽筒,器呈圓柱形,并成為傳統形制,延燒至清末宣統時期。這為鑒定清代瓷器帽架提供了一定的依據。
清代瓷器帽架的作用
1.清代官員的帽子,不論冷帽、暖帽,不少帶有花翎,使用有一定高度的帽架可以避免花翎折損。
2.清代瓷器帽架既是生活用品,又是陳設品。
3.清代瓷器帽架是身份的象征,古代只有男人戴帽子,女人不能佩戴,如果來客見冠架上有男主人的帽子即可登門拜訪,如不見帽子即不方便做客,從一個小小的冠架也能反映出了當時整個社會的等級尊卑的現象。
清光緒·粉彩龍紋帽架
\
清光緒·粉彩龍紋帽架高:23.5cm 直徑:12.3cm清代帽架的材質
清代也稱帽架為日常生活用器,有玉、牙雕、漆、木、瓷、琺瑯等多種質地。一些官員和貴族也會使用帽架和冒筒。
清乾隆款仿紅雕漆描金纏枝花暗八仙冠架
冠架通體為柱式,由圓球形帽托、多節狀立柱、海棠形底座三部分組成。全器為瓷胎仿剔紅漆器工藝所制,即在瓷胎上經雕剔加工后,施以類于漆器的彩釉入窯燒制而成,器物外表頗有雕漆的感覺。該器雕刻紋飾異常精美,通體為朱紅地、剔雕處描以金漆,帽托頂部為一圈如意紋,球面為八寶紋和纏枝花紋,下部為須彌紋;立柱上部為兩層蓮花瓣承柄,柄部較細,柄中間為圓形腹,腹部雕刻四朵花卉,四面出弧形脊;柄下部為鐘形,分別雕有回紋、雷紋、纏枝花紋,須彌紋等,層次分明;立柱下部四面有白釉藍花制成的鏤空云頭狀托架,起穩定支撐作用;冠架底部是較厚重的海棠形基座,座面滿飾花卉紋,外面有米珠點和半花紋,4個底足制成如意頭形,足尖露胎;底面為仿朱紅漆釉。
冠架由冠傘、柱、底座組成。冠傘為球形,其下有托,柱為葫蘆形,底座呈海棠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