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象腿瓶”是創燒于明代萬歷年間的一種瓷器造型,因其形如竹筒又稱筒式瓶,筒瓶。流行于明末及清初順治、康熙兩朝,因“筒”與“統”諧音,又稱為“一統瓶。你知道為什么在清代初期流行這種瓷器造型嗎?
為什么清代初期流行一筒瓶瓷器
在清代初期,滿族剛剛在中原建立清朝,需要政治穩定、經濟發展,百廢待興清朝初期統治者需要建立一個統一的王朝,需要因“筒”與“統”諧音,清代統治者希望“天下一統”,所以“一統瓶”,瓷器被賦予“天下一統”的美好寓意,成為明末清初流行的瓷器造型之一。
一筒瓶瓷器釉色
清末許之衡稱一筒瓶為“截個瓶”,其《飲流齋說瓷》載:“截個之瓶形如木桶,近口處微凹!
一筒瓶瓷器釉色有青花
五彩一筒瓶瓷器
粉彩一筒瓶瓷器
單色釉一筒瓶瓷器
一筒瓶瓷器造型特點
明清一筒瓶瓷器造型瓶口外撇,短頸溜肩,直筒至底,平底。不同時代造型還是有所差別的,整體上造型基本一致.
1.明末清初一筒瓶瓷器造型基本一樣,清代順治是仿造明末一筒瓶造型燒造的,明末清初一筒瓶器身比較纖細,瓶口較為開闊,而且微微外撇;頸部較直頸部內收,比較長。直筒至底微收。
明 青花指日高升一筒瓶 瓶口外撇,短頸溜肩,直筒至底微收,溜肩長腹;底足是無釉的砂底。
在崇禎時期的筒瓶上,常見的文飾圖案有花鳥、松鶴、獅子、山水以及刀馬人物等。
2.清代康熙時期一筒瓶瓷器瓶身變粗,比明代的一筒瓶瓶身粗一些。頸部變短了,比明代一桶瓶頸部短一半。
清康熙青花人物紋統瓶,粗短頸,溜肩,筒腹,胎質細密。釉面光滑細膩,青花鮮藍青翠,明艷凈麗,層次分明。底部露胎。
3.清代康熙中晚期以后一筒瓶瓷器沒有內收的頸部,只有外撇的瓶口和直筒的瓶身了,有點跟瓷器花觚造型相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