榆林鎮北臺是明萬里長城第一臺,萬里長城蜿蜒起伏到榆林,無邊蒼穹下,是那座紅山鎮北臺。
明初,被趕到漠北的蒙元勢力仍不斷襲擾邊境。到明成祖朱棣時,曾五出大漠擊北元,并沿邊先后設了遼東鎮、薊州鎮、宣府鎮、大同鎮、太原鎮、延綏鎮、寧夏鎮、固原鎮、甘肅鎮等九座備敵重鎮,史稱為“九邊”。
明成化年,設在陜北的延綏鎮治由綏德遷到榆林。毛烏素沙地邊緣的紅山,開辟了一處南北貿易的紅山市和洽談納貢之所的款貢城。為防快速進退的北方騎兵、戰與和的瞬息轉變,款貢城旁又筑起一座高大的“鎮北臺”。
鎮北臺建于1607年,屬于萬里長城防御體系之一的觀察所,是明長城中部的要塞之一,臺為正方形,四層,外砌磚石,占地5000平方米。第一層高10.20米,第二層高8米,第三層高4.10米,第四層高4.40米,臺北額題“向明”二字,為萬歷時巡撫涂宗所書。臺的每層有石臺階可登,臺依山據險,巍峨挺拔。第一層為基座,北長82米,南長76米,東西各長64米,周長320米,進深12米。四面圍以墻垣,內墻高5.5米,外墻高10米,上設垛口,東墻南側置城門,東南內側置磚石馬道。緊依臺北下方建一方形小磚城,名款貢城,是當年蒙漢官員接待洽談及舉行獻納貢品儀式的場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