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屆全國美術作品展于2009年12月15日在中國美術館舉辦,第十一屆全國美展恰逢是中國人民共和國成立60周年這一年舉辦,所以第十一屆全國美展被列為新中國成立60周年大慶的重點項目。第十一屆全國美展暨首屆中國美術獎•創作獎、獲獎提名作品展覽于2009年12月25日在北京中國美術館隆重開幕,共展出153件獲獎作品和415件獲獎提名作品。
展覽主題:第十一屆全國美術作品展覽
展覽時間:2009-12-25 至 2010-02-03
主辦單位:文化部、中國文聯、中國美術家協會
展覽地點:中國美術館1、2、3、4、5、6、7、8、9、13、14、15、16、17、19、20、21號展廳
第十一屆全國美術作品展覽基于這樣的時代背景,響應黨中央“推動社會主義文化大發展大繁榮”、“興起社會主義文化建設新高潮”的偉大號召,以弘揚民族精神、彰顯時代風范為主題,以熔鑄中國文化氣派、塑造國家藝術形象為主旨,推進藝術觀念、內容、風格、流派的繼承創新,推進創作體裁、題材、形式、手段的豐富發展,努力發掘新人,促進精品力作的產生,充分展示近五年來的優秀藝術成果,是時代發展的現實要求,也是本屆展覽的目標所在。
本屆展覽首次由文化部、中國文聯、中國美協共同主辦,受到了全國各地黨政部門、文化廳(局)、文聯的高度重視和中國美協各團體會員、各展區、各美術單位的大力支持。全國美術家熱情參與,精心創作;各部門積極鼓勵、組織美術家深入生活、精打細磨作品,并組派專家奔赴全國各地進行觀摩、指導、座談,同時積極采取措施,調整展區設置,完善評審機制,強化監督管理,努力提高展覽水平。
第十一屆全國美展分兩個階段舉行。第一階段是各專業類別的分區展覽,自2009年8月至10月陸續在全國十個展區分別展出。其中,中國畫展區設在上海,油畫展區設在武漢,版畫展區設在南京,雕塑展區設在長春,水彩、水粉展區設在盤錦,壁畫展區設在北京,漆畫、陶藝展區設在廈門,藝術設計展區設在深圳,港澳臺展區設在汕頭,動漫、年畫、漫畫、連環畫、插圖、綜合材料展區設在哈爾濱。各展區共計展出作品約3700件。第二階段是獲獎作品展,展出從各展區中評選出的獲獎及優秀作品,于2009年年底在北京展出。獲獎作品同時被評為首屆“中國美術獎·創作獎”。本屆展覽還將同時進行首屆“中國美術獎?理論評論獎”和“中國美術獎·終身成就獎”的評選。
第十一屆全國美術作品展覽各展區開幕時間表
展區 畫種 開幕時間
吉林省長春市 雕塑 8月28日
北京市 壁畫 2009年9月1日
廣東省汕頭市 港澳臺邀請展 9月8日
黑龍江省哈爾濱市 動漫、年、連、插圖、綜合 9月10日
福建省廈門市 漆畫、陶藝 9月18日
湖北省武漢市 油畫 9月26日
遼寧省盤錦市 水彩、粉畫 9月26日
江蘇省南京市 版畫 9月28日
廣東省深圳市 藝術設計 2009年9月29日
上海市 中國畫 10月23日
北京市 獲獎和優秀作品 12月29日
第十一屆全國美術作品展覽銀獎獲獎名單
1 《雪域天使—門巴將軍李素芝在牧區》 盧冰、趙進武、陳芳桂 210×200cm 中國畫 解放軍
2 《零點》 陳治、武 欣 186×202cm 中國畫 天津
3 《工棚》 李傳真 240×270cm 中國畫 湖北
4 《洋務遺存--上海百年水廠》 洪健 138×200cm 中國畫 上海
5 《陌生》 何曦 198×120cm 中國畫 上海
6 《和諧的家園》 石 君 250×193cm 中國畫 湖南
7 《山林云水圖系列——日映嵐光輕鎖翠》 陳鈞德 120×120cm 油畫 上海
8 《晴雪》 羅田喜 202×247cm 油畫 解放軍
9 《入城式》 陳樹東 175×246cm 油畫 解放軍
10 《冬至》 崔小冬 160×136cm 油畫 浙江
11 《歷史的殘頁—戊戌六君子祭之三》 楊參軍 260×230cm 油畫 浙江
12 《村莊》(局部) 林森 108×260cm 油畫 北京
13 《小巷故事多》 廖揚 100×80cm 版畫 上海
14 《逐漸恢復的記憶•紅云》 陳九如 64×49cm 版畫 天津
第十一屆全國美術作品展覽銅獎獲獎名單
1 《繁星》 施曉頡 210×192cm 中國畫 上海
2 《民以食為天》 王野翔、武增宏 200×180cm 中國畫 江蘇
3 《游園驚夢》 鄭力 210×198cm 中國畫 浙江
4 《橡皮樹 》 黃駿、林立峰 202×202cm 中國畫 浙江
5 《魯迅故里圖》 孫永 210×200cm 中國畫 浙江
6 《春風將至》 程健 220×283cm 中國畫 遼寧
7 《出浴》 邢世靖 230×200cm 中國畫 遼寧
8 《靜靜的故園》 王小寶 155×184cm 油畫 湖北
9 《鄉村選舉》 張延昭、慕增利 215×468cm 油畫 解放軍
10 《西望李家山》 王克舉 180×200cm 油畫 北京
11 《吉祥蒙古系列--搏克》 李學峰 180×180cm 油畫 內蒙古
12 《病中的石魯》 郭北平 162×130cm 油畫 陜西
13 《長白老林》 趙開坤 190×270cm 油畫 吉林
14 《牧人》 金川 98×70cm 版畫 重慶
15 《雪后料草溝》 季世成 60×90cm 版畫 吉林
16 《山村紀事》 張放 150×92cm 版畫 江蘇
17 《節日•紅日》 畢海強 75×102cm 版畫 云南
18 《訓練日之二》 李傳康、于延龍 70.5×135cm 版畫 解放軍
19 《1949-新中國少先隊員》 陳妍音 190×253×166cm 雕塑 上海
20 《海市蜃樓—世貿大廈》 劉大順 120×180×60cm 雕塑 遼寧
21 《博士》 劉炳南 100×50×183cm 雕塑 廣東
22 《嘿!茄子!》 柳青 173×280×220cm 雕塑 北京
23 《繁忙的漁港》 徐延蘋 86×125cm 水彩 遼寧
24 《錦灰堆系列之二》 陸浩然 110×100cm 水彩 吉林
25 《2009•礦工紀事》 劉永健 150×150cm 水彩 湖南
26 《秘語》 李曉智 130×77cm 水彩 廣西
27 《十月》 王馳 150×100cm 水彩 安徽
28 《藍色夏天》 魏本 150×150cm 水彩粉畫 浙江
29 《中華魂•山海經壁畫》 李精圃、劉秋林 228×2280cm 壁畫 山東
30 《南京地鐵一號線壁畫群》 馮健親(藝術總監)、王琥、王冕 、王峰、馮健親、朱飛、孫晶、張承志、張靜、沈斌、鄭靜、速泰熙、黃惇、蒯連會、盛瑨 金陵覽勝18×2.4M、水月玄武15.6×3M、六朝古都20.4×3M、民國敘事15.6×3M、燈彩情懷19.2×3M、明城遺韻24.2×3.2M、云彩地景10.8×3M、璀璨新城10.8×2.16M、千里之行7.5×2.8M、十運之光34×2.9M 壁畫 江蘇
31 《汶川300秒》 四川美院動畫學院06級動畫實作班 5′03″ 動畫 重慶
32 《南茜的早晨》 陸俊志、張小溪、胡一凡、楊騫、趙志賢、陳晨、黃山川 2′10″ 動畫 北京
33 《人類的欲望》 王銳 30×42cm 漫畫 北京
34 《為夢想而戰》 邵雪 19×28.5cm 連環畫 廣東
35 《集》 陳曦 26.5×58.5cm 插圖 北京
36 《示兒書——趙一曼就義前留給兒子的信》 侯國良 40×35cm 連環畫 黑龍江
37 《如意圖》 莫雄 170×170cm 漆畫 江蘇
38 《山澗云夢》 蒲江 105×190cm 漆畫 廣西
39 《紫金——壺》 周武 45×86×26、31×75×16、34×58×15 陶藝 浙江
40 《喜獅系列》 吳旻 60×24×28cm×3 陶藝 浙江
41 《“孤”系列之一至之四》 張婧婧 38×44×16、38×35×19、49×38×12、42×58×14 陶藝 江西
42 《第十一屆全運會視覺形象系統設計》 孫大剛、王曉峰、唐國峻、張培源、劉澤延、孫傲、劉付 平面藝術設計 山東
43 《驚蟄》 陳旭、沈周峰 服裝服飾藝術設計 浙江
44 《座》 焦海若 平面藝術設計 北京
45 《民俗博物館》 黃永杰 環境藝術設計 廣東
46 《“土性文化”——新疆鄯善縣麻扎村生土建筑景觀規劃》 李群、李文浩、閆飛、衣霄、王磊、賈艷 環境藝術設計 新疆
47 《前門大街景觀設計》 蘇丹、于歷戰、魏曉東、譚贏 環境藝術設計 北京
48 《“云軌”-電動高架車設計》 胡海權、杜海濱 工業藝術設計 遼寧
49 《高速列車概念設計》 蘇峻 工業藝術設計 北京
15 《秋聲賦》 曹明鳳 90×100cm 版畫 江蘇
16 《濕地霜降》 萬子亮 149×109cm 版畫 江蘇
17 《日出東方》 裴天林 151×252cm 版畫 重慶
18 《苦旅共甘泉》 李先海 115×60×45cm 雕塑 四川
19 《東歸•土爾扈特的史詩》 景育民 145×270×120cm 雕塑 天津
20 《漂移的城》 鮑海寧 210×356×100cm 雕塑 遼寧
21 《巡航》 陳勇勁 110×172cm 水彩 湖北
22 《出游》 陳朝生 180×200cm 水彩 廣東
23 《抗震壯歌》 中央美院中國壁畫學會聯辦高研班集體創作 230×18300cm 壁畫 北京
24 《涿鹿之戰》 王長興 350×350cm 壁畫 北京
25 《十字坡打店》 陸江云、洪萬里 5′45″ 動畫 浙江
26 《雪娃》 曹梁 2′22″ 動畫 黑龍江
27 《三國演義》 陳維東、梁小龍、李曉楠 29.7×42cm 漫畫 天津
28 《似水流年》 諶宏微、李康 120×90cm 插圖 貴州
29 《海迪姐姐的故事》 胡博綜 22×14.5cm 連環畫 江蘇
30 《改造規劃》 許力 110×72cm 漫畫 河北
31 《九寸土》 宋學智 180×280cm 綜合材料 吉林
32 《勞動光榮》 崔嵬 153×100cm 綜合材料 遼寧
33 《生生不息》 孫寧健、吳振龍、李麗美、鐘銀鈴 181×181cm 漆畫 福建
34 《亙古》 楊臨江 160×160cm 漆畫 山西
35 《殤》 饒碧鳳 170×130cm 漆畫 福建
36 《昨天》 鈔子藝、鈔子偉 55×160×100cm 陶藝 北京
37 《字敘中的靈魂》 史綱 平面藝術設計 陜西
38 《紀念南京大屠殺海報》 王志俊 平面藝術設計 山西
39 《地震與生命》 徐先鴻 平面藝術設計 廣東
40 《深圳第26屆世界大學生運動會吉祥物》 深圳第26屆世界大學生夏季運動會執行局、王粵飛、邢一順、郭東、王冠群、李新義 平面藝術設計 廣東
41 《節能燈包裝結構設計》 史墨 平面藝術設計 北京
42 《第六屆深圳國際水墨雙年展系列作品》 深圳市言文設計有限公司 平面藝術設計 廣東
43 《象罔》 徐蕊 服裝服飾藝術設計 北京
44 《北湖九號》 梁建國、蔡文齊、關天頎、吳逸群、侯立斌、宋軍曄、羅振華 環境藝術設計 北京
45 《電線集束卡子》 馬賽 工業藝術設計 北京
第十一屆全國美術作品展覽優秀獎獲獎名單
1 《年•萬象更新》 李寧 215×180cm 中國畫 遼寧
2 《錦瑟華年之九—— hello北京》 王冠軍 280×170cm 中國畫 北京
3 《日正山和》 趙衛 247×124cm 中國畫 北京
4 《靜夏》 喬宜男 169×148cm 中國畫 陜西
5 《潤物細聲》 俞切民 200×220cm 中國畫 浙江
6 《故鄉•靜土》 努爾買買提•俄力瑪洪 150×200cm 油畫 新疆
7 《大河厚土》 程林新 125×200cm 油畫 新疆
8 《3G生活》 顏蘇平 200×120cm 油畫 廣東
9 《都市印象》 杜海軍 146×180cm 油畫 上海
10 《童年記憶》 劉明友 115×165cm 油畫 陜西
11 《無題2009——萬物生》 寇疆輝 80×60cm 版畫 天津
12 《陽光》 余暉 60×80cm 版畫 湖北
13 《東汽—托起明天的太陽》 馬力平 85×110cm 版畫 四川
14 《傾斜的視平線》 陳丹、李峰 128×190cm 版畫 浙江
15 《回家》 張湘溪 98×92×55cm 雕塑 廣東
16 《興安嶺的傳說》 李向宇 90×110×70cm 雕塑 黑龍江
17 《千年》 韓文華 160×110×53cm 雕塑 吉林
18 《蒼宇永恒》 毛得墚 110×158cm 水彩 遼寧
19 《封存記憶》 李晶 135×155cm 水彩 吉林
20 《雨秋》 劉順湘 120×150cm 水彩 湖南
21 《葵之樂園》 許江 47×54cm×9 水彩粉畫 浙江
22 《魚滿堂》 趙嵩青、唐誠、唐鳴岳 170×568cm 壁畫 山東
23 《昨天•今天•明天——大慶油田(1959年~2009年)》 趙楠、于美成、魏志暉、銀耀奎 400×260cm 壁畫 黑龍江
24 《轉啊轉》 鄭娜娜 吳天鵬 6′42″ 動畫 浙江
25 《城》 鄧強 5′59″ 動畫 陜西
26 《沒有硝煙的戰斗》 汪曉曙 18×26cm 漫畫 廣東
27 《為了祖國的統一——鄧小平與老同學蔣經國的較量》 楊宏富 30.5×31cm 連環畫 上海
28 《白露》 楊華 180×180cm 綜合材料 北京
29 《紅磚疊韻》 白斌、肖禹蓁 100×180cm 漆畫 黑龍江
30 《朱雀》 鄭巧 200×200cm 漆畫 浙江
31 《相遇》 荀莉 200×200cm 漆畫 浙江
32 《早春紀事》 趙慶峰、劉鑫 120×160cm 漆畫 黑龍江
33 《秋水殘江》 徐南 66×50×20cm 陶藝 江蘇
34 《管錐篇•隱語》 白明 9×9×54cm×20 陶藝 北京
35 《國難多淚.國難動情.國難興邦》 郭振山、馬賑轅 平面藝術設計 天津
36 《平面設計在中國》 張達利 平面藝術設計 廣東
37 《百人百衣百年百態》 陶音 服裝服飾藝術設計 浙江
38 《墨•色》 劉君 服裝服飾藝術設計 廣東
39 《韻》 李薇 服裝服飾藝術設計 北京
40 《冷冰川》 張志偉 平面藝術設計 北京
41 《沈陽市科普公園概念設計》 王浩宇 環境藝術設計 遼寧
第十一屆全國美展從積極的層面上看,此次美展具有如下幾個特征:
一、由于展覽機制的變更、藝術市場的轉型,全國美展雖然屢遭抨擊,其影響力有日趨下滑的趨勢,但是仍然備受美術界矚目。
二、這次展覽規模之大、藝術種類之齊全、設立獎項之多樣刷新了歷史紀錄。
三、作品的題材、創作觀念、藝術風格、媒介與材料更加多元放射。
四、新人輩出,后生可畏。除了評委作品以及一些聲望顯赫的名家作品外,大部分是后起之秀。
但從另一個層面看,該屆美展也暴露出一些不可回避的問題:
其一,真正打動人、感染人的作品微乎其微。由于信息時代的擴張、觀眾欣賞水平的迅速提高,人們對作品質量的期待值和要求度越來越高;還有自現代主義終結以來,風格與樣式的創新空間越來越小,原創的可能性幾乎不再存在。這兩個原因致使作品的創新愈加艱難,所以人們更多看到的是似曾相識的作品,這就難以打動人、感染人。
其二,行為藝術、觀念藝術、多媒體藝術等美術門類,仍然處于非主流的地位,希望全國美展同樣給從事這些藝術的美術家留有一席之地,給行為藝術等藝術門類也評出金、銀、銅獎,那才真正做到了百花齊放、百家爭鳴。
其三,有一些很有影響力的藝術家沒有參加該屆美展。其中原因可能是因為其作品不合評委的胃口,也可能是有些藝術家對全國美展不感興趣,但不論怎樣講,全國美展應該是將全國優秀的藝術家“一網打盡”,真正做到代表中國美術界的最高水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