御窯金磚是古代皇帝御用建造宮殿的,蘇州所產御窯金磚黛青光滑,古樸堅實,面平如砥象一方黛玉,光滑似鏡若一塊烏金,敲擊時還會發出金屬般鏗鏘之聲金磚細膩堅硬,斷之無孔”,金磚價格在九紋六錢,接近1兩銀子。2006年,蘇州御窯金磚制作技藝入選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制作御窯金磚要經過二十四道工序,工序有選泥、練泥、制坯、裝窯、燒制、窨水、出窯、打磨等。道道工序,環環緊扣,一道不達,前功盡棄。
1.金磚選泥要宣紙蘇州當地的黃泥土,這種粘而不散。
2.煉泥,煉泥要煉到沒有泥塊和氣泡,制造金磚的泥,顆粒細膩,質地密實。六轉而成泥。在這個過程中,要澄漿瀝泥!皬统我匀壷,濾以三重之羅,筑地以晾之,布瓦以晞之,勒以鐵弦,踏以人足”,還要經過澄、濾、晾、晞、勒、踏六道工序,練就可以用來制坯的泥料。
等曬到泥料練到半濕半干時,還需倒入熬好的糯米湯;然后再進行無數次的翻、搗、摔、揉。這個過程,被稱作“醒泥”,目的是要讓泥中粘性和砂性達到最融合、最滋潤的程度。
煉泥是金磚制作的關鍵工序之一,也是其與普通磚瓦燒造的主要差別所在,工藝的繁復使得僅是煉泥就得持續三個月左右的時間。
取土和練泥的過程中,挖掘地點的選擇,取用季候的確定,翻搗摔揉的次數、時間和時機,加入糯米湯料的數量和方式等,都需要由具有豐富經驗的工匠來把握;把握不好,就會直接影響到出窯后金磚的質量。
3.御窯金磚經過煉泥后制坯,要裝入木制的模具,做成平整的磚坯!叭嘁允,承以托版,砑以石輪,椎以木掌”,“以板裝之,以范以兩人共擦之,以石軸碾之,以槌平之端正”。
制坯,需要將泥用手搓揉,然后盛入托版,兩人合作,一起用石輪碾軋,用木掌捶擊,使坯面平整。
4.陰干
制坯好以后金磚要在陰涼的房子里陰干,需“避風避日,置之陰室”,“日日翻轉之,面面梆打之,遮護之,開晾之”,“閱八月而后成坯”!瓣幐伞辈荒芤婈柟,不能見風,需要七個月。
5.裝窯
將陰干后的磚坯裝窯也大有講究,磚的堆垛也是一項專門的技術,須有專人指導和有經驗的窯工的操作。通常,燒造時,金磚堆疊在窯中間,四周配以其它普通散磚。
6.燒窯
將制成的磚坯入窯燒造,還需五個月左右。期間,需要“防驟火激烈”,所以,“先以穅草薰一月,乃以片柴燒一月,又以棵柴燒一月,又以松枝柴燒四十日,凡百三十日”,“五月而磚始出”。即需要用草糠、片柴、顆柴、枝柴等各燒上一個多月,還需要防止火勢過于激烈而使磚開裂,也不能讓窯室內的溫度過低,或熏燒時間不足而燒出發黃的“嫩火磚”來。
因此,焙燒時,火候的控制和把握,柴草加入的時機和數量,是金磚燒制技藝的關鍵,而這些關鍵的技術,全憑工匠的燒造經驗和一雙慧眼。倘若火候少一分,磚就不會呈青灰色;火候少兩三分,出窯后就被稱為嫩火磚,呈雜色,一經風吹雨打,很快就會松散成土。倘若火候多一二分,磚面上就會出現裂紋;多二三分,燒出的磚就會縮小變形,且多碎裂,不能使用,有人善于利用這類廢磚,就將當碎料做墻腳。而燒窯的時候,有陶長時時從窯爐口觀察火候,磚土受火力的作用,會出現如同金銀融化時一樣的形神搖蕩的樣子。
7.窨水
經過五至八月的熏燒,然后是窨水冷卻。
窨水具體的做法是——在窯頂做出一塊田一樣的平地,四周略為隆起,以將水灌入其中。通常,三百斤磚瓦需用水四千八百斤。從窯頂慢慢滲入的適量的水滲入窯座之中,遇到高溫,化為蒸氣,并與其中的火神意相感,相斥相容。蒸氣的壓力使得窯溫在逐漸下降的情況下,窯座內不會出現負壓;而此時,窯座外的空氣又不能進入窯座,這使得窯室的還原氛圍可以一直持續到磚瓦冷卻。于是,磚瓦就有了獨特的青灰之色,也有了它足以久持千秋的堅硬質地。焙燒和洇水是金磚制作工藝的第二大關鍵。
8.金磚出窯
通過持續不斷的窨水,窯室內的溫度逐漸降低。等到完全冷卻后,便是金磚燒造的最后一個流程——出窯。
金磚制作從取土煉泥、制坯陰干到裝窯焙燒、洇水出窯,最少需要一年以上的時間。張問之在嘉靖年間至陸墓督造的五萬塊金磚,花了三年之久。清代江蘇巡撫張渠關于金磚燒造的奏折也可以印證金磚燒制的繁復精細:欽工物料,必須顏色純青、聲音響亮、端正完全、毫無斑駁者,方可起解。御窯金磚黛青光滑,古樸堅實,面平如砥象一方黛玉,光滑似鏡若一塊烏金,敲擊時還會發出金屬般鏗鏘之聲金磚細膩堅硬,斷之無孔。
御窯蘇州金磚”實際上是規格為二尺二、二尺、一尺七見方的大方磚,制成以后都需要通過京杭大運河運到北京城,蘇州金磚都是蘇州造辦處監制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