扒花工藝是景德鎮制瓷古老工藝之一,如今是非物質文化遺產之一。扒花工藝主要用于粉彩瓷器中,制作粉彩扒花瓷要經過四次燒造,第一次是燒制陶瓷白胎,第二次是在白胎上刷一層釉料,再以扒花工藝扒出花紋,再進行燒制,第三次是在燒好的瓷胎上畫出線條或圖案,填充好花鳥、山水的不同顏色,再進行燒制,第四次是在瓷胎頂部或底部描上金粉進行裝飾,最后燒制出瓷器。
“扒花”,學名為“粉彩扎道瓷”,所謂“扎道”,即以繡花針狀工具在各種色地上拔劃而出,因此,“錦上添花”也可稱作“扎道錦地”,亦可叫做“雕地”,景德鎮彩瓷藝人形象地將其稱為“扒花”。
!鞍腔ā惫に囀紕撚谇宕r期,粉彩瓷器是乾隆彩瓷中的精品,以工藝的繁復著稱。它是在瓷胎坯體上施以紅、黃、綠等各種色釉作為底色,即為“錦地”,然后再在“錦地”上刻印極為各種紋樣,清宮內務府記事檔中稱其為“錦上添花”。
扒花工藝流程
扒花是刻畫單一的連續紋飾:尤其常見的是卷草紋,金錢紋,錦地紋等。扒花的花,指得就是這個。如果要刻畫不連續的畫面,比如在錦地紋中夾以龍紋鳳紋乃到花鳥魚蟲,難度就更大得多。還有一種,難度上介于前兩者之間,就是在連續的扒花紋飾基礎上,施以粉彩的彩繪。
除運用了勾線、平填等技藝以外,其制作工序還包括制坯、素燒、噴釉、軋道,之后還要經過二次高溫燒成,再貼紙、勾線、繪畫,按照作者的設計要求刻劃出底子紋樣后在其上施以不同的色釉。
制作粉彩扒花瓷要經過四次燒造,第一次是燒制陶瓷白胎,第二次是在白胎上刷一層釉料,再以扒花工藝扒出花紋,再進行燒制,第三次是在燒好的瓷胎上畫出線條或圖案,填充好花鳥、山水的不同顏色,再進行燒制,第四次是在瓷胎頂部或底部描上金粉進行裝飾,最后燒制出瓷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