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面食全國知名,山西面食種類繁多,有據可查的現有270種左右。最知名的就是刀削面、貓耳朵和饸饹面。 山西人對面真是情深意切。當然這種偏愛中也融入了面的可塑性和山西人的睿智。過生日吃拉面,取長壽之意;過年吃“接年面”,取歲月延綿之意。
山西人的日常面食可分為以下幾類:
蒸制面食:玉米面窩窩是過去最普通的主食。晉南晉中一帶產麥區則多吃饅頭。饅頭分為花卷、刀切饃、圓饅、石榴饃、棗饃、麥芽饃、硬面饃等。雜糧蒸食有晉北晉中呂梁的莜面烤佬佬;忻州五臺原平的高粱面魚魚,另外還有包子、稍梅等。
煮制面食:山西的煮制食品極為豐富,因其制作方便,又可湯菜結合,方便實惠,因此流傳甚廣。面條類有扯面、龍須面、刀削面、轉盤剔尖、刀撥面,包皮皮等。山西老百姓哪一天沒吃頓面,似乎這一天就沒吃飽。在煮制面食中,山西的刀削面名揚海內外,被譽為我國著名的五大面食之一。家庭主婦們托起揉好的面團,站好優美的姿勢,飛刀之下面條如流星落地,魚跳龍門,削出的面條又細、又薄、又長。山西刀削面內虛、外筋、柔軟、光滑,深受人們喜愛。在今天北京,匯集大江南北的風味菜系,但山西刀削面依然占有一席之地,大街小巷不時地可以看到山西刀削面館。
烹制食品中,還有很多各具特色、別有風味的手工煮食,如貓耳雜、小撅片、捻魚、豆面流尖、煮花塔。除此之外山西面食還有煎烤制面食,如烙餅、煎餅、鍋貼水煎包、燜面、燜餅等,還有炸制類食品,如麻花、油糕等。
山西刀削面
刀削面是山西人民日常喜食的面食,因其風味獨特,馳名中外。刀削面全憑刀削,因此得名。用刀削出的面葉,中厚邊薄。棱鋒分明,形似柳葉;入口外滑內筋,軟而不粘,越嚼越香,深受喜食面食者歡迎。它同北京的打鹵面、山東的伊府面、河南的魚焙面、四川的擔擔面,同稱為五大面食名品,享有盛譽。
刀削而對和面的技術要求較嚴,水、面的比例,要求準確,一般是一斤面三兩水,打成面穗,再揉成面團,然后用濕布蒙住,餳半小時后再揉,直到揉勻、揉軟、揉光。如果揉面功夫不到,削時容易粘刀、斷條。刀削面之妙妙在刀功。刀,一般不使用萊刀,要從特制的弧形削刀。操作時左手托住揉好的面團,右手持刀,手腕要靈,出力要平,用力要勻,對著湯鍋,嚓、嚓、嚓,一刀趕一刀,削出的面葉兒,一葉連一葉,恰似流星趕月,在空中劃出一道弧形白線,面葉落入湯鍋,湯滾面翻,又象銀魚戲水,煞是好看,高明的廚師,每分鐘能削二百刀左右,每個面葉的長度,恰好都是六寸。吃面前,能夠參觀廚師削面,無異于欣賞一次藝術表演。
刀削面的調料(俗稱“澆頭”或“調和”),也是多種多樣的,有番茄醬、肉炸醬、羊肉場、金針木耳雞蛋打鹵等,并配上應時鮮菜,如黃瓜絲、韭菜花、綠豆芽、煮黃豆、青蒜末、辣椒面等,再滴上點老陳醋,十分可口。
山西饸饹面
饸饹面呈圓體,直接把和好生面放在饸饹床里擠軋而成,煮熟后,面咬開無發白,但是吃起來感覺較硬,即有筋道為佳,鹵則是搭配得當,葷素結合,或是只有其一,色、香、味得當者為佳。
山西饸饹面
主料:面粉、茄子、西紅柿、紅椒、豬肉
配料:蔥、姜、黃醬、老抽、鹽、糖、雞精
做法:
1,面粉加水和成軟硬適中的面團,在容器里蓋上蓋子餳著。為了讓面更筋斗,和面時可加少許鹽。
2,豬肉切成碎丁,加料酒和少許淀粉拌勻。茄子、西紅柿、紅椒切丁,蔥、姜切末。如果沒有紅椒就用青椒,色彩也很好。
3,炒鍋內加油燒熱下肉丁和蔥、姜末炒散,加一勺黃醬、半勺老抽略炒,再依次下入茄丁和西紅柿丁,炒約1分鐘。如果不喜歡太深的醬色,可以不用老抽,改用生抽。
4,加水燒開,蓋上鍋蓋燜5分鐘,加鹽、糖、雞精炒勻即可出鍋。鹽要少加,因為已經加過一勺醬了。
5,餳好的面團捏成長條,便于塞到饸饹床里。
6,面團塞到饸饹床里面。
7,再把蓋子蓋上擰緊。
8,鍋中水燒開,旋動饸饹床的扳手,把面直接壓到鍋里。如果面偏硬就要多花些力氣了。但也不能把面和得太軟,否則壓的時候它自己就拉斷了。
9,煮熟的饸饹面過一遍涼水,瀝凈水盛到碗中,再配上一小碗“澆頭”就可以上桌了。吃的時候可依個人喜好加山西陳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