宮保肉丁可以說是我們耳熟能詳的川菜,也是老百姓喜歡吃的家常菜,那么您知道宮保肉丁這道菜的來歷嗎?
宮保肉丁起源于四川廣安,宮保肉丁菜名跟清代清官丁寶楨有關系。丁寶楨在昭化古城任職的時候,日夜超勞,從渝州府來了一位廚子,見丁大人整夜不眠,心里也很過意不去,就想給大人弄點夜餐,消愁解煩,可是這天菜柜里的菜,又偏偏只剩下一小塊瘦肉,一點花生米,嫩豌豆和一些蔥蒜之類的東西。于是,老廚師就精心地把花生米用油一炸,將瘦肉切成小方肉丁,配好佐料一烘,連酒一起端到廳堂,恭請道:“大人為公務操勞,已過二更,想必大人腹中空虛,小人將就廚中余料,溫酒一壺,請大人將就用吧?”丁總督見老廚師這樣關心自己,便坐下品嘗起來,入口覺得香脆鮮美,口齒留香,十分可口,丁寶楨高興地贊嘆道:“此菜清香從口入腹,綿軟爽口,還兼具瓜(黃瓜)筍(青筍)清正香味,從未品嘗,不知此菜為何名?”
老廚師心想哪是什么名菜呢,不過是我隨便湊合炒的東西。但也是我專門為了慰勞總督而炒的,他就根椐總督大人之名“丁宮!,便靈機答道:“就叫它‘宮保肉丁’吧?”這道菜后來衍生了“宮保雞丁”,名氣不相上下。
四川名菜宮保肉丁這道菜就是這么創燒的,這就是民俗的魅力,有故事才是值得流傳。
丁寶楨簡介
丁寶楨(1820-1886)字稚黃,貴州省平遠人。清咸豐進士。治蜀十年,為官剛正不阿,多有建樹,于光緒十一年在成都死在任上。今天,在昭化古城縣衙入口不遠處,矗立著一塊石碑,“丁宮保捐廉置產為昭化夫馬經費永免派民章程序”碑,上面詳實記錄了丁寶楨在昭化縣為官期間,視百姓為父母,減少百姓苛捐雜稅,為民造福的事跡。
后人為了紀念他,在昭化古城城西修建了“丁公祠”,供著丁建業、丁寶楨父子。當地官員走馬上任要來朝貢,當地百姓也來朝貢,成為那個時候清官的杰出代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