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古代宗廟祭祖有著悠久的歷史,到周代形成定制后一直沿用。太廟就是天子祭祖的場所,諸侯王祭祖的地方只能叫宗廟,而不能稱太廟。后人所祭祀的對象是祖先的靈位,為木質加工牌位。周朝規定天子九廟,后來演化為一個廟堂中供奉九位祖先的牌位。若超過九代,就把隔代的祖宗牌位轉到祧廟的石函中保存,稱“祧遷制度”。其原理和做法很復雜,簡言之是把隔了幾代的祖宗牌位遷入遠祖之廟,保留始祖和近祖的牌位,使寢殿祖先牌位的數量保持恒定,這就解決了所謂“沒有空余位置”的問題。被“祧遷”的祖先牌位,在年終大祭或五年的締祭都要請出來,按順序排列到大殿進行祭祀,也不會被冷落遺忘!吨芏Y·考工記》關于古代王城“左祖右社”的建筑規制。
上古時代宗廟排列,始祖居中,二世、四世、六世位于始祖左方,稱昭;三世、五世、七世位于始祖右方,稱穆。昭穆用來區分父子。按照“昭穆制度”,排列在正面和左右兩邊的供桌上進行祭祀,牌位的數量比較多也都能擺放得下。
上古時代宗廟排列順序
來源: 瀏覽 2585 次
上一篇:八個帝國在成都古蜀國的興衰
下一篇:幽蘭操是韓愈寫的
更多關于 上古時代宗廟排列順序 的信息
民間藝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