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古代中國漢族男婚女嫁悉遵“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禮儀基本依古禮納采、問名、納吉、納征、請期、親迎六禮進行。建國后,保障婦女權益,實行婚姻自由,儀禮趨簡,F行民間婚嫁,一般經說親、訂婚、送禮、迎親四個儀程。這種傳統婚俗文化影響了中國幾千年,樣子收藏網介紹一下甘肅平涼涇莊浪婚嫁習俗。
說親
多由男方請媒人上女方家說親,俗稱“說媒”。女方雙親征得姑娘同意后,男青年擇日赴女方家,并與女青年見面。女青年回訪男家,稱為“看屋里(家)”,男方父母多有饋贈。有的男女青年直接互訂終身,請人說通雙方父母,取得承認。媒人,現稱“介紹人”。舊時,雙方家長各請陰陽先生拈算男女青年屬相,如相克則謝絕,現趨淡薄。
訂親
雙方同意后,介紹人從中商定彩禮,然后擇日舉行儀式,稱為“喝酒”。男方父親(或代理人)與介紹人偕男青年,攜厚禮赴女方家。禮物,一般有饅頭(12個,稱“大饃饃”)、彩禮錢(稱“鎖鎖”)、布匹、衣物等。南部鄉鎮講究攜帶干鮮果,其中必備核桃、大棗、米、鹽各兩包,稱為“封子”。女方家會集長輩及近親相陪,盛宴款待,有“嫁女會六親”之說。姑娘在姐、嫂陪同下至席敬酒,男方家長有饋贈,稱“掛鎖兒”。席終,男方家長執壺去廚房,向女方母親等敬酒致謝。臨辭,女方母親給新婿有饋贈。退還饅頭兩個,稱為“回盤”。事后,女方將饅頭分增近親,向外宣布婚姻成立。
送禮
亦稱“商量話”,“換盅”。多在迎親前半年舉行,男方父親與介紹人,帶齊原定彩禮及妝奩衣物,赴女方家,商定迎娶時間、儀程。女方請長輩相陪,席間,兒女親家互相敬酒,互致歉意。如遇糾葛,長輩出面調停。
迎親
俗稱“引新媳婦”。舊時,迎娶前三天,男青年赴女方家送“婚書”(請陰陽先生書寫有男女生相等內容的文書),現為辦理結婚登記取代。至期,女家親朋送禮,稱為“填箱”;前來相送的女青年稱“伴女”。男方備交通工具(舊時為驢、馬。忌用騾及母、閹畜;現為機動車輛取代),至少去3人(合新娘為4人)迎接,稱為“引親”。女家至少4人陪送,稱為“送親”。時間多在下午,日落親迎回。啟程,送親人請引親人先行,中途,引親人請送親人在先,謂之“讓路”。至家,有的在門口設席,請送親人落座敬酒,謂之“接路”。舊時,物色命相好的內親將新娘抱至洞房,足不落地,現由伴娘接引步行。設宴款待送親人,留宿過夜。洞房點“長明燈”,新娘進屋后暫禁人入內。送親人歇宿后,伴娘招呼新郎、新娘并坐,將二人頭發并攏,用新梳梳理,稱為“梳頭”,再撒核桃、大棗于床,用新笤帚掃炕一匝,稱為“掃床”;然后鬧洞房,稱為“暖床”。夫妻飲交杯酒,盡情逗樂,直至深夜,但禁有孝服的人和孕婦入內。次日晨,先設宴款待送親人。席終,送親人執盞入廚,會見男方母親,敬酒致謝,再去洞房向姑娘贈言,然后告別。新郎、新娘在院拜天地,依輩份向親屬行禮,直系親屬各有贄增,稱為“認大小”。再款待前來祝賀的母舅輩,舅家給新郎、新娘披紅,稱為“掛紅”。然后款待前來恭喜的親朋,新郎、新娘席前敬酒、行禮,贄禮稱為“鎖兒”。席間,盡情逗樂,氣氛熱烈,有“三天莫大小”之說。第三日,新娘入廚搟面,招待女客,稱為“試手面”。
回族婚嫁一般亦分提親(男方請人向女方求親,亦稱“送開口禮”)、定親、送大禮、迎娶四個儀程。定親只求雙方愿意,不合生相。迎娶多選“主麻日”(星期五)。新娘進門舉行宗教儀式,請阿訇向已進行結婚登記的男女雙方誦念“尼卡哈”(祝愿詞)。次日,新郎、新娘沐“大凈”后見公婆及長輩。
甘肅平涼涇莊浪婚嫁傳統文化習俗
來源: 瀏覽 3140 次
上一篇:甘肅平涼涇川完顏姓氏的部落民俗
更多關于 甘肅平涼涇莊浪婚嫁傳統文化習俗 的信息
民間藝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