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滿是中國二十四節氣之一,“四月中,小滿者,物致于此小得盈滿!痹铝钇呤蚣锏倪@句話告訴我們,小滿節氣,麥類農作物籽粒日見飽滿,但尚未成熟,所以叫小滿。小麥開始灌漿,此時尚屬未完全飽滿前的小滿,但河南的大多數農村都已開始了麥收的準備,每一年的小滿會,都被視為鄉村狂歡節。每年麥收前的“小滿會”,都會成為河南農民的狂歡節!
小滿會傳統文化節日一般在會前兩天就拉開了序幕,集上的人家割肉備菜蒸饃,準備過會時招待來客。十里八村賣東西的農戶,也在前兩天選個有利位置,用白灰劃出界限,早早兒的占個有利地勢。
上世紀六七十年代,每到小滿會這天,生產隊停工,學校停課,趕小滿會成為人們期待的盛會。會當天,天剛蒙蒙亮,拉車的,挑擔的,肩扛的,手提的,趕著牲口的,周圍村莊的商販都從通往集上的各條小路,向會上涌去。這個民俗文化節日一直延續到今天。
趕會買東西的去得晚點,平時莊戶人干活不怎么講究,但總是備身客衣趕會串親戚穿。
老頭中式褂子大腰夾褲,褲口落在腳踝上,結實的千層底黑布鞋很是顯眼,胳膊上擓了饃籃喊老太太:“快走吧,外孫去村口接咱了!”老太太正在打綁腿呢,隨口應承著,她額頭劉海已服服帖帖,腦際圓頭光而亮,弄不好蚊蟲爬上去也會打幾個出溜。人是衣裳馬是鞍,這一打扮,老兩口年輕了不少。
年輕夫婦帶著孩子看丈母娘的,姑娘小伙子呼朋喚伴暗中相對象的,上學的孩子趕蛋似的,蜿蜒的小土路上,像裹成的疙瘩擰成的繩。
逛會買點啥?吃、穿、用要啥有啥
會口都是賣小孩兒玩具的,花花綠綠的“嘴咕嘟”泥哨兒,大大小小的撥浪鼓,刺啦刺啦的鋸拉子,五光十色的花心琉璃蛋,商販們相繼使出渾身解數招攬顧客,惹得會說話的孩子纏著媽媽買,不會說話的孩子從媽媽懷里往外扯。
帶著孩子趕會,大人再吝嗇,也要給孩子買個玩具,孩子們把玩著小玩具,不停地吹,不停地搖,高興得猶如劉備得了荊州。
半截孩子捏著從爸媽手里摳出的塊兒八角,彎著腰硬往人縫里拱,有的買個彈弓子,有的買幾個琉璃蛋,特別是那個刻著豁牙子的據拉子,往另一個木板上一劃拉,像叫you子(蟈蟈)叫似的,真開心。
大點的“愣頭青”顯擺,買包“火車頭”,你一根我一根,人模狗樣的噴煙圈,女孩子則矜持地選些花卡子和辮子上系的花布條,或買些定轱轤糖塞在嘴里,腮幫子一鼓一鼓,嚼得咯蹦蹦脆響。
南北大街中心,西邊是杈耙掃帚,簸箕籮筐,鐮刀磨石,木锨麻繩等農具,訂鐮刀的一排好幾個,叮叮當當不絕于耳。
大多數人流連往返,看中的東西不急著買,多看幾家,不怕不識貨,就怕貨比貨,再拐回頭買也不遲。
東西大街向外延伸,較大的空地中,騾驢牛馬,豬仔羔羊,嘰喳亂叫的雞娃,都在這兒交易。大牲口值錢,不同于賣雞賣鴨,中間需要頭口經紀說和。故鄉人把大牲口叫頭口,頭口經紀就是牲口中介。
賣者坐在樹下抽著旱煙乘涼兒,頭口經紀一趟趟往返于賣家和買家之間“說和”。胳膊上搭條白毛巾下,把手伸到毛巾下,抓住一方的手,捏七叉八,暗示個數。買賣成交后,買者付錢牽牲口走人,賣家和頭口經紀喜滋滋地去數到手的票子。
旁邊是賣木實梁檁的,也有柜子、大小凳子、切菜板、搟面杖之類的小物件。
會邊的傳統小吃也很搶眼,燒餅油條包子,麻花馓子蕉葉,饸饹涼粉,豆沫粉漿飯胡辣湯等。會上沒有親戚者,有的就地解饞,也有的買一嘟嚕油條或一把馓子燒餅好拿之類的小吃,草紙繩系住提溜著回家去。那時沒有塑料袋,草繩很環保。
要想撿到便宜貨,遛個會底兒再回家
上午九點至十一點,是小滿會的第一個高潮,有來的,有往的,黑壓壓的人群涌過來蕩回去。擠扛不動,只能一點一點往前挪,在街道狹窄的地方,人群進不得,退不能,只能在原地打轉。
吆喝聲砍價聲,哨聲笛聲,大人找孩子的呼喚聲,匯合成小滿會的主題曲,這首曲子沒有如今高音喇叭刺耳的不悅,是一首純噗噗的動聽的鄉音兒。
中午時分,人流慢慢散去,集上的人家提了饃㧟了菜籃,來給擺攤的親戚或娘家村里人送飯。這是故鄉不成文的規矩,飯菜幾乎千篇一律,大碗皮渣菜,上面鋪滿一層白花花的五花肉,煊白的饃饃冒著熱氣。擺攤者也不謙讓,接了饃菜,一邊夾著顫巍巍的大肉膘子往嘴里送,一邊招攬著生意,臉上蕩漾著滿足,心里涌動著感動。
午時剛過,人流又一次涌向會上,掀起小滿會的第二個高潮,這是趕下午會的。直至傍晚,還有回來的,有剛去的,頂個頭相互打著招呼:“去溜喲會底兒?”“可唄不咋!庇袥]賣出去的東西,賣家不愿往回拉,就廉價處理,溜會底兒是想買些最后處理的便宜貨。
太陽落山了,蛇形小土路上還扭動著影影綽綽的人影,雖不是都滿載而歸,但手里多多少少都拿些東西,最后這些身影被淹沒在夕陽的余暉里,小滿會也就此落下帷幕。
故鄉的小滿會涌動著故鄉人的血脈,書寫了故鄉的文明,也傳承著故鄉的靈氣,宛如一卷長長的民俗風情畫。
河南傳統文化民俗節日小滿會
來源: 瀏覽 1881 次
上一篇:中國傳統祭典文化用的冕冠
更多關于 河南傳統文化民俗節日小滿會 的信息
民間藝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