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禹墓位于河南濟源御駕村西200米處,冢高8米,呈圓形,直徑16米,占地約3畝;冢上有一柏樹,直徑1米許;墓前有一碑,高1.4米,寬0.8米,厚0.2米,碑文楷書:“漢先賢仲華鄧禹之墓,康熙二十四年知濟源縣令尤應選立!蹦冠T凇拔母铩睍r期取土挖去一部分。
據《中國名人大字典》記載:“鄧禹,后漢時新野縣人,字仲華,幼游學長安,與光武帝劉秀善交,光武收河北,禹杖策往見,光武大悅,與定計議,指揮眾將,大破王匡、劉均諸軍,名震關西,光武繼位后拜為大司徒,進討赤眉軍后,拜為右將軍,天下平定,論功最高,封為28宿之首,定為高密侯,明帝時拜為太傅,永平初卒。謚號曰元!睋稘h書》記載:“東漢永平三年(公元60年),漢明帝劉莊第五個女兒劉致為沁水公主,嫁與高密侯(世襲)鄧乾(鄧禹孫),在封地沁水縣(屬河內郡沁河北岸,現濟源市東北30里化村)興建一座園林,史稱沁水公主園,簡稱沁園!焙笕俗髟~詠其事,其調名“沁園春”,雙調114字,平韻。毛澤東用該調填詞:北國風光,千里冰封,萬里雪飄……聞名中外。
據傳說:“鄧禹死后,漢明帝親自送葬,御駕村由此得名!
據濟源清代縣志記載:鄧禹,字仲華,東漢時名將,南陽新野三泉陂人(現新野縣城郊鄉板橋鋪村),葬于濟源溴水河畔(御駕村在溴水河南200米)。今出土明碣御駕寨額“溴梁古地”為證。
據考證:民間廣為流傳的“二十八宿葬懷慶”之言,是因懷慶(現焦作地區)是京城洛陽近地,分布在溫縣、沁陽、孟縣、濟源,其中濟源葬鄧禹、馬武等十一人。這些大將生前幫劉秀打天下,死后葬在劉秀墳后陪葬(沒回原籍安葬),因劉秀墳在洛陽孟津白合鄉鐵謝村,坐北向南,緊靠黃河南岸邊,二十八宿只好葬在黃河北岸護衛劉秀,這是鄧禹葬在濟源的原因之一。
在《我的父親鄧小平》一書中,鄧小平的女兒鄧楠(即毛毛)曾談及四川省廣安縣鄧氏,發祥于江西廬陵。廬陵者,古郡名,下轄廬陵、安福、吉水等八縣,大部分地盤今屬江西省吉安地區。
近年來,在江西省安?h發現了《楓田鄧氏族譜》,是留日學者、日本明治大學法科學士鄧祖禹于1924年修成,有晚清遺老及民初名士多人題序。
據《鄧氏族譜》載:廬陵鄧氏奉安?h瓜畬鄧梅魁為初祖。鄧梅魁后人于宋仁宗皇佑元年(公元1049年)自袁州白芒(今屬江西分宜縣),安?h瓜畬、楓田、赤各、平都,吉水縣之醴塘、鄧塘、麻塘等地遷至吉安縣的固江、橫江、永陽、永和、樟山、登龍、官田一帶定居,后人口發展至近萬人。
據新野縣政府辦公室張成立先生考察:明初,迭遭兵燹的四川人口銳減,于是便有了“湖廣填四川”之事。廬陵鄧氏因避亂外遷。其中一脈,在“湖廣填四川”事件中,輾轉流離,遷徙至四川廣安一帶,故廣安鄧氏乃鄧梅魁之后裔。
追根溯源,鄧梅魁的始祖,乃東漢光武中興名臣鄧禹,這在《楓田鄧氏族譜》中有確鑿記載:“始祖鄧禹,字仲華,南陽鄧州新野人……!庇纱丝梢詳喽,新野人鄧禹乃廬陵鄧氏之始祖,廣安鄧氏乃廬陵鄧氏之后裔,F新野縣城郊鄉板橋鋪村,乃鄧禹故里,漢時稱“三泉陂”。村南有鄧禹后人于清咸豐年間所立“漢高密侯鄧元公故里”碑樓,今猶存焉。村中有鄧氏傳人,已繁衍60余代,其族譜中家族門支班輩載列甚詳。
鄧禹·鄧禹墓及鄧禹后裔的歷史變遷
來源: 瀏覽 3693 次
上一篇:商朝滅亡居然和用青銅器飲酒有關
下一篇:河南內鄉縣衙對聯匾額
更多關于 鄧禹·鄧禹墓及鄧禹后裔的歷史變遷 的信息
民間藝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