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河北大名縣名吃“二五八指的是哪些小吃嗎?“二五八”是大名傳統名吃的簡稱,即“二毛燒雞”、“五百居香腸”、“郭八火燒”。
二毛燒雞
“珍積成燒雞”原名“二毛燒雞”,由王德興創始于清朝仁宗嘉慶十四年(1809年)的直隸大名府(今河北大名縣老城內大十字街南邊路西,就是兩百多年的老店原址,現在還在經營著)。因第一代創業人王德興社會地位低下,人送渾號“二毛”,沒有人叫它真實姓名,直呼他的外號“二毛”,又在煮燒雞的鍋里放有二個石貓所以故里鄉親稱頌“二毛燒雞”。
據傳,店主人一次去朋友家做客,臨走時把佐料和雞燉到鍋里,次日清晨歸來時一股香味撲鼻而來。剛出鍋的燒雞用手輕輕一抖,雞肉自然脫落,吃起來肉爛味鮮,鮮香清純,回味悠長,隨之生意興隆。前清時,文武科選時的應試才子、府、道官長,以及富商大賈,都喜歡吃他的燒雞,吃后贊不絕口。從此“二毛燒雞”的名聲越傳越遠,名氣越來越大!岸北臼菍λ馁H稱,但“二毛燒雞”卻成了名貴食品的美稱。 “二毛燒雞”用老湯加香料,草藥煮制而成,香嫩鮮亮,口味較重,典型的北方口味!岸珶u”的色、香、形、質量具佳,其特點是:透熟離骨、肉嫩且爛、咸香清純、回味鮮美。在二百多年的歷史中,味道不變,經久不衰,居邯鄲“八大地方風味美食”之首。中國河北邯鄲正宗(中華老字號)食品,被載入國家級史冊《辭!罚骸鞍舜蟮胤斤L味美食”;大名“二五八”之首,邯鄲市十大名小吃。
“二毛燒雞”的制作方法是:(一)、精選生雞,加工精細。不收病、殘、死雞,不收白條雞,選用當年生長一二斤左右的雛雞,然后宰殺放血,腿毛去爪,解剖造型。加工后的白條雞,要求雞皮光潔,色澤鮮正,腹內干凈,翅、腿、頸等部位安放得當,造型美觀。(二)、配料適當而齊全。在煮雞時主要配料有:砂仁、桂南、良姜、肉桂、陳皮、白芷等十幾味藥料和上等醬油。(三)、煮雞方法講究。用火文武兼施,蒙油蓋頂,火候掌握適當,一般要煮三四小時以上,至藥料入味透徹為止。因雞湯的味道極為鮮美醇厚,故現用“雞湯”,還是開業以來沿用至今的“老湯”之傳說。
由于采取以上制作方法,所以“二毛燒雞“的色、香、味、形、質量俱佳。在醇厚的咸鮮中,骨酥肉爛,咸味略重,久放不變其味,就是炎熱的夏季,也能放上一周保持鮮味。同時,由于用的藥料齊全,經常食用“二毛燒雞”,能溫中和胃,消痰理氣,增加食欲,對年老體弱的人有強身健胃之作用。
據傳,清朝道光年間,新任府尹上任路過店前,聞香落轎,品雞問其名,隨口吟詩曰:
夸官逍遙道, 聞香品佳肴。
適逢設盛宴, 吾必備“二毛”。
從此“二毛燒雞”更是譽滿全城,并留下了“一鍋燒雞滿城香”的美譽,名揚在外。 第二代繼承人王國珍,為了把燒雞推向外地,擴大銷路。嫌頌號“二毛”不雅,便以自己名中的“珍”字為首,并取“珍品,積研,成名”之意,于清朝光緒五年(1879年)更名為“珍積成燒雞”沿襲流傳至今。
新中國成立后,王國珍之子王有祿為繼承祖業,在趙國古都邯鄲開創發展了“珍積成燒雞店”。在科學研究的基礎上,把產品標準特點規范為“選料精、配料全、造型美、火候準”。
1956年“二毛燒雞”并入國營。有二毛的第三代孫王良田和第四代孫王憲生(長門長子)任“珍積成燒雞鋪”的私方經理兼廚師。他們繼承了祖傳技術并精益求精,保持了“二毛燒雞”的傳統風味。1978年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后,經濟體制實行改革,王憲生父子四人承包營業,稱“國營大名二毛燒雞鋪”。承包以來,生意興隆,顧客盈門,爭相購買。 “二毛燒雞”雖然改成了“珍積成”,但人們仍習慣稱“二毛燒雞”,也有部分人不知道“珍積成燒雞”就是名揚海內外的“二毛燒雞”,很多人認為“珍積成燒雞”與“二毛燒雞”是兩種名小吃。因此在近幾年來以第四代傳人王憲貞、王憲維為首的王氏家族經營者們把“二毛燒雞”與“珍積成燒雞”同時做為門面的招牌!岸边@個流傳百世的名字,不但在清朝就名揚中原大地,而且在改革開放的今天也是在大江南北,海內外早已廣為人知的燒雞楷模。當時百姓有一首流傳歌謠:“想吃雞得跑快腿,吃了以后得捂住嘴,頂風無腥味,順風鼻子眼里冒香氣”。出名的訣竅在哪?是制作傳統秘方的藝求,出類拔萃的味道,促使了“二毛燒雞”在社會上形成了“聞著不想走,看見了想吃到口。孝順人,想給老人買只走。義氣人,在朋友場上想托著燒雞露一手”。1966年周恩來總理,來大名視察時,品嘗了繼承人王憲生烹制的燒雞后贊不絕口。 現在以第四五代傳人為首的王氏家族繼承的“‘二毛’珍積成燒雞”名聲與日俱增,其特點:精選活雞、加工精細、合理配制、嫩爛醇香、肥而不膩、干凈衛生,在煮制中嚴格把住“病、殘、死”雞不宰、嫩鮮活雞搶買。用多種名貴藥材及百年老湯,用火“文武”兼備,色、香、味、形俱佳,其藥用價值極高,常食用有補鈣、消痰、利氣、強身、健胃之功效。 大名“二毛燒雞”目前已成為流行當地、馳名中外、深受廣大人民群眾喜愛的傳統名吃。他店小名氣大,雞小萬里香,并還得到國家主要領導以及港、澳、臺同胞,海外僑胞和英、美、法、德、日等世界各國友人品嘗贊譽,據稱“珍積一絕”!岸珶u”曾多次被媒體宣傳,并在《可愛的河北》和《中華百年名吃》等分別作了刊載,目前已成流行當地,馳名中外,深受廣大人民群眾喜愛的傳統名吃。
五百居香腸
五百居香腸,創業于道光元年(公元1821年),原籍山東濟南府的王湘云來大名謀生,先在官府當廚師,后見大名物產豐富,交通便利,商業、飲食業 發達,可做生意。于是他便在城內道前街關帝廟西邊開設了店鋪,制作香腸及熟肉制品。因大名府距濟南府約五百里,故取名為“五百居”。其特點是:味道鮮美、色澤純正、條桿勻稱、香味醇厚濃郁、肥瘦適宜、甜咸兼備、軟滑利口、食而不膩、越嚼越香、回味悠久,獨具一格。成為當地的名貴食品,饋贈佳品,行銷方圓數百里。且經久耐放,就是炎夏也不腐不蛀。
“五百居香腸”,在制作上非常講究。選料嚴格精細,用新鮮的六成瘦肉和四成肥肉去骨去皮,腸衣新鮮不腐爛。制作方法:先將肉切成一二厘米大小的肉丁,加入適量的姜末和鹽,再把加工好的石落子、砂仁、桂楠、高級陳年醬油等作料攪拌均勻,搭配灌入腸衣內經過適當時間的風吹涼曬即成,再蒸熟晾干,牙口不好的咬不動,但牙口好的,放一片到嘴里,越嚼越香。
現在“五百居香腸”是創業人第四代孫王桃成夫妻個體經營。他們繼承祖傳技藝,講究質量,堅守信譽,長期保持獨特風味,隨著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對香腸的需求量越來越大!拔灏倬酉隳c”成了當地干部群眾迎賓待客的必備佳肴美味,近年還有人把五百居香腸寄往香港澳門新加坡日韓等國。從目前的銷售情況看,“五百居香腸”大可經營,而且會日益興隆,暢銷不滯。
由于他制作的香腸味道鮮美,成為當時官府佐餐和宴會上不可缺少的上等食品,行銷省、 府、道、縣衙中,“五百居”便成了名貴香腸的美稱。解放前獨家經營一百多年,一九五六年并入國營,為邯鄲市“八大地方風味美食”之一。
郭八火燒
“郭八火燒”與“二毛燒雞”、“五百居香腸”遠近齊名,均以獨特的風味和操作技術,馳名于冀魯豫三省交界地的地、市、縣。有著悠久的歷史和飲食文化
創業人郭致忠,祖籍大名城西大韓道村。老城內道口處原有一馬時莊馬姓回民老頭開一火燒鋪,郭致忠先在此處學徒,清光緒十三年(公元1887年),又到北京(原叫順天府)繼續學藝深造。
清光緒二十一年(1895年),郭致忠回到大名,在縣城開業,經營火燒。由于郭致忠虛心好學,經常外出拜師學藝,博采眾家之長,不斷提高火燒質量,好多達官貴人和游人品嘗后都稱之為“府城小吃一絕”。 走遍大江南北,再沒有吃到過這樣的火燒。因他從順天府學藝而來,堂號首取“天”字,并希望買賣興隆,又取“興”字,故立店鋪字號為“天興火燒鋪”。郭致忠小名叫“郭八”, 因此,當地人便把他經營的火燒鋪叫作“郭八火燒鋪”。
“郭八火燒”作料齊全,制作精細。用料:以白面十斤計算,配白油七兩半,香油七兩半,花椒、小茴香、食鹽適量。郭八火燒的制作過程是先將白面用開水燙三成,改用溫水把面揉勻和成面塊,然后將面塊搟薄加料卷合,并打制成園厚餅型,放在爐鏊上翻烤,邊烤邊刷油,經五六分鐘后,火烤兩面呈金黃色即好。 “郭八火燒”的特點是:層多且薄、外表金黃油亮、呈現石榴籽狀,吃起來皮酥里筋、焦香可口、味香誘人,風味獨特,層多且薄,出爐的火燒,色澤金黃,香氣撲鼻,每張上有二十五層至三十層薄如紙的面皮組成。
由于“郭八火燒”享有盛名,所以生意興隆,經濟效益十分可觀,F在人民生活水平越來越高,食用“郭八火燒”的人越來越多,特別是擺宴待客時,都少不了“郭八火燒”作為主食以后, 郭致忠的三個兒子郭瑞、郭廉、郭俊繼承父業繼續經營火燒鋪。郭瑞字兆祥;郭廉字華品;郭俊字美齋。于1947年兄弟三人,各取自己名字中的一個字,將店鋪改稱為“祥華齋火燒鋪”。雖經改名,但由于長期習慣叫法的原因,郭八火燒的美稱仍在群眾中廣泛傳頌。
1956年公私合營后,郭家火燒鋪合并于大名縣商業局飲食服務公司。郭瑞(字兆祥。公元1900年7月——1985年10月)在縣前街的高級食堂工作,繼續制作火燒。他制作火燒精益求精,保持了“郭八火燒”的傳統風味。1965年李先念主席視察大名時品嘗了“郭八火燒”;1966年4月3日周總理來大名視察時,也品嘗了“郭八火燒”, 并親自到制作房會見了“郭八火燒”第二代傳人郭瑞師傅。稱贊他打出的火燒手藝高、技術好,還風趣地說:“老郭,你打的火燒真不錯,我吃了一個半,謝謝你”。
郭瑞之子郭殿臣(公元1935年出生)。自幼跟班學藝,他繼承祖業,八十年代承包了“天興火燒鋪”。他思想解放,勇于創新,打破了技術不外傳的家規。不僅讓兒子郭會東跟班學藝,還向從石家莊、魏縣等地慕名而來投師的學徒認真傳藝,并且為大名縣飲食服務公司培養了六七名女操作手,都能獨立作業。
由于“郭八火燒”享有盛名,所以郭殿臣承包營業后生意興隆,他每天可打二百斤面的火燒,經濟效益大大提高。
1978年公司為弘揚老字號飲食文化,在縣城北關大名府路中段路南新建了一處“二五八飯店”(以當地名吃“二毛燒雞”、“五百居香腸”、“郭八火燒”的簡稱為名)。把“郭八火燒”搬遷到這里,并單獨設立了郭八火燒店鋪。由第三代傳人郭殿臣和第四代傳人郭衛東經營管理至今。
作為一名老共產黨員的郭殿臣同志,思想開放,廣交朋友,不計個人得失,每年都拿出一些錢來,投入福利事業,進行捐款捐物。多次被大名縣商業局評為優秀共產黨員和先進工作者。
第四代傳人郭衛東,出生于1967年7月,現為郭八火燒鋪經理。他是百年老店“郭八火燒”第四代的唯一傳人,從16歲即1982年春開始跟隨其父郭殿臣學藝。他繼承祖業,在傳統工藝基礎上,刻苦鉆研,不斷提高制作水平和火燒質量。同時堅守信譽第一在保持郭八火燒傳統風味的基礎上,開發了“火燒夾雞蛋”、“火燒夾豆腐”、“火燒夾火腿”、“火燒夾青菜”等系列新品種。并研制出不同調料新配方,以適應南北不同口味的消費需求。使港、澳、臺胞回鄉探親臨走時,都要帶上一些“郭八火燒”回去讓親友品嘗,把火燒香味帶到海外。
郭八火燒的技藝特點
作為百年老字號的“郭八火燒”,現制作火燒的爐具,采用環保型陶瓷碎片作為傳熱層,既衛生又干凈,不用直接或烤火煙熏,屬無污染環保食品。目前不但作為快餐小吃,而且各大飯店都訂做一定數量的火燒供客人主食選用。家里招待親朋好友也做為上品主食之用,重要節日作為禮品饋贈親朋厚友。
郭八火燒的繼承和發展情況
“郭八火燒”已傳承六代人,制作技術不斷創新,越來越好。隨著改革開放,經濟文化交流的不斷發展,日本、美國、法國、加拿大等國際友人,品嘗該火燒后都贊譽:“這里的小餅子太好吃了”。
2003年3月13日,在《邯鄲日報》上作了題為《大名傳統名吃——郭八火燒》的專題報道。1985年1月30日《河北日報》一版,發表了題為《膳食精英獻高藝——燕趙風味飄省城》的文章。并對“郭八火燒”精湛的表演藝術,進行了宣傳報道。當時郭殿臣先生率子郭衛東,分別進行了現場制作表演,并獲嘉獎。
縱觀“郭八火燒鋪”近120年的發展歷史,郭致忠精心制作,之后又將制作技術傳授于郭瑞、郭廉、郭俊三個兒子。郭瑞繼承和弘揚了火燒的制作技藝,又傳給次子郭殿臣。郭殿臣發展了祖傳技藝,打破了“藝不外傳”的家規,培養了一大批技術人才。
郭八火燒作為百年老店堅守信譽第一,顧客至上的家訓。打出的火燒質量高、用料好、份量足,受到了當地群眾的廣泛喜愛。許多人都是慕名而來光臨該店,過一把吃火燒的“癮”。
河北大名縣名吃“二五八是哪些美食小吃
來源: 瀏覽 3720 次
上一篇:廣東珠海市四大美食小吃
下一篇:安陽特色小吃道口燒雞
更多關于 河北大名縣名吃“二五八是哪些美食小吃 的信息
民間藝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