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潮州自古處于嶺南邊遠地區,至今廣東潮州的仍然保留著古代的名稱,比如府城街巷名很多都沒有更改過。如今府城街巷名處處體現嶺南文化。
潮州是國家歷史文化名城,也是潮文化重要發祥地。自東晉義熙九年(413)設郡于海陽(即今潮州城區)起,潮州城就成為歷代郡、州、路、府、道所在地,是粵東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素有“鳳城”之雅稱。
全城呈外圓內方,城中街巷縱橫交錯,四通八達,其名稱也和這座古城一樣優雅且富有底蘊。雖然一些地名今已不復存在,但地名之中的內涵卻充分印證了這座城市底蘊和歷史。
潮州是國家歷史文化名城,也是潮文化重要發祥地。自東晉義熙九年(413)設郡于海陽(即今潮州城區)起,潮州城就成為歷代郡、州、路、府、道所在地,是粵東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素有“鳳城”之雅稱。潮州建城歷史悠久,城建規劃始于宋、成于明、定于清,以南北貫通的大街(今太平路)為軸,依照“北貴、南富、西丁、東財”總體分為四大板塊,北面為州府所在地,南面為官商富賈居所,西面為手工作坊集聚地,東面臨江一帶為商貿集所。全城呈外圓內方,城中街巷縱橫交錯,四通八達,其名稱也和這座古城一樣優雅且富有底蘊,大致可以分為以下幾大類:
以古城城門命名。作為歷代州郡駐地,潮州城四周筑有城墻,并配建城門,據《永樂大典》載:“東西南北辟七門,以通往來!边@七門分別是東門、上水門、竹木門、下水門、南門、西門、北門。因城市發展需要,后三門如今已不復存在,前四門依舊保留,所以潮州城內也就有了東門街、北門街、北門直街(現北馬路)、下水門街、下水門外內街、上水門街、舊西門街、竹木門街、南門街(現南春路)、南門古、南門外等街巷地名。
以古代官府命名。歷史上潮州一直是郡、州、路、府、道所在地,城內官府衙門機構眾多,因此以這些官衙來命名的街巷也就大量出現了,如府前街(現義安路)、道后巷、總兵巷、分司巷、家伙巷,侍衛府巷、官誥巷、東府埕、柳衙巷、分司后巷、鋪巷、府倉內、司巷、察院衙街(現衛星一路)、軍廳巷、南較場、照壁巷、入考院衙街、縣巷、兵馬司巷等。這類街巷名的大量存在,證明了府城潮州作為古代粵東地區政治中心的歷史地位。在這其中最為著名首推府前路,它北起昌黎路,南接開元路,長490米,因其位置在府署之前所以稱為“府前路”,1923年進行路面改建時為紀念潮州古稱“義安郡”而改名義安路。而據清順治《潮州府志》載“自府治承宣坊直抵甘露坊開元寺,曰仙街”。所以義安路又有“仙街”或“新街”之別稱。
以亭臺牌坊命名。潮州自古人才輩出,人文薈萃,因此潮州城牌坊眾多,據有關史料記載,歷史上潮州城內牌坊多達91座,其中僅大街(現太平路)就達39座,因此城內就出現了諸多以亭臺牌坊命名的街巷。比如石牌巷、忠節坊巷、四進士亭巷、狀元亭巷、磚亭巷、節孝亭、省郎亭巷、岳伯亭巷、四獅亭、黌門亭巷、九霄亭、青亭巷、新亭巷等。
以行業典當命名。潮州昔時是粵東經濟中心,市場商貿繁榮,位于城外廣濟橋的自古就有“一里長橋一里市”之美談。城內更是各類專業集市云集,府前街左右兩側是古代潮州城最為繁華的商貿中心,而這一段分布的街巷也很多與行業典當或作坊集所息息相關。如打銀巷、打銅街、灶巷、裱畫巷、釘鼓巷、膠柏巷、糖行街(現東平路)、家伙巷、魚腥路、大魚市巷、載陽巷、宰輔路,待誥路、鐵巷、油巷(現“猷巷”)、水晶巷、矯鋪巷、經富巷、米鋪街、竹鋪頭、豆鋪街、豬肉鋪巷、魚生巷、漁滄巷、糖行街、杉鋪街等。這類依據舊時作坊集中地或交易市場集中地來命名的街巷從另外一個側面再現了古代潮州經貿繁榮之盛景。
以名門望族命名。此類巷名因巷中有名門望族居住而得名。古代被朝廷委派到潮州任職的官員在城內多建有府第,而后府第所在的街巷便以姓為名,如潘厝巷、鄭厝巷、梁厝巷、辜厝巷、曾厝巷、薛厝巷、蔡厝巷、翁厝巷、湯厝巷、李厝巷、宋厝巷、盛厝巷、陳家巷、佘府街等。比如辜厝內就因巷內有辜朝薦(1599-1668)舊居而得名,辜朝薦曾被明永歷王朝封為副都御史,官至正三品;再如盛厝巷是因明禮部尚書盛端明建有府第而得名。
以地形地狀命名。城內街巷有的彎曲,有的短小,因此一些地名就以地勢形狀命名。比如桶箍巷、礱臂巷、十八曲巷、旗桿巷、老鼠巷。也有因地狀命名,比如三目井巷、鐵井巷、義井巷等,因巷中古井而得名。
以紀念先人命名。有的為紀念先賢功績,有的為緬懷前人而得名,如昌黎路、天水路、三達尊、三家巷、十二家巷、劉察巷、楊中書巷、節孝巷等。比如三家巷,就是因為元兵入城屠殺時在湯厝巷南一條巷中僅存三家幸免,為緬懷前人故名三家巷。
以植物果實命名。這類地名不多,主要有梅醬巷、桃巷(現衛星二路)、番茨巷、葡萄巷、七叢榕巷、杏花巷等。
以美好愿景命名。如文星路、英聚巷、金聚巷、利源街、興寧巷、永安里、圖奮巷、永興街、永隆街、廣源街等。這些有寓意興旺安寧,有寓意英才會聚之意,都取吉利的好兆頭進行命名,祈求和睦安詳的美好愿景。
當然,府城潮州的街巷名還有很多種類,街巷歸類不止以上這些。而且隨著城市的發展,歷史的變遷,一些地名今已不復存在,但地名之中的內涵卻充分印證了這座城市底蘊和歷史。
廣東潮州府城街巷名處處體現嶺南文化
來源: 瀏覽 1864 次
上一篇:福建曬秋的民俗——曬柿子餅
更多關于 廣東潮州府城街巷名處處體現嶺南文化 的信息
民間藝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