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立臺北故宮南院占地68公頃、耗資近80億元新臺幣,從規劃設立至今已有15個年頭,2015年年底12月28日開始試運營。開館試運營將作為今年故宮90周年院慶(1925年北京故宮建立)的最大獻禮,試運營將為期半年,前3個月免費對外開放。
去年臺北故宮整年的參觀人數達540萬人次,再創新高,對占地僅18公頃的臺北故宮來說未免有些“捉襟見肘”。院長馮明珠曾表示,若年參觀人數達到600萬人次就將飽和。日益增多的游客數量產生了參觀質量下降、展場嘈雜等問題,這也是近年來分院的建設進程這幾年一直受到關注的原因。除文物展覽外,在南院的景觀園區將展出張大千旅居巴西時居住的八德園的3方手澤巨石——“盤阿”、“潮音步”、“五亭湖”,未來將安置在“大千石庭”之中。
事實上,早在上世紀90年代,就已經出現了擴建臺北故宮的呼聲。2000年,杜正勝接任臺北故宮博物院院長后不久,就將南部院區的規劃提上日程。2003年1月,“行政院”為南院選址嘉義縣太保市,嘉義縣政府專門辟出70公頃土地供建館用。此后經國際競標,選定美國建筑師安托內·普雷多克(Antoine Predock)設計主體建筑,但因雙方溝通不善,后者于2008年退出項目并要求賠償,最終南部院區由臺灣本土建筑師姚仁喜操刀設計。
2013年2月6日,臺北故宮南部分院破土動工,計劃于今年10月完工,目前主體建筑已經完成。整個南院的設計理念呼應“國際級亞洲藝術文化博物館”的建館定位,運用“龍”、“象”、“馬”等元素交織而成,象征亞洲三股主流文明——華夏、印度、波斯在歷史長河中的互動交流與獨特的生命力。同時,建筑物也透過書法藝術的飛白、濃墨、渲染等筆法概念,以三個行云流水般的量體融入嘉南生態地景中。
建設中的臺北故宮南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