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妙法蓮華經》,七卷,后秦三藏法師鳩摩羅什譯,清乾隆十九年(1754年)弘歷御書。開本29.0cm×12.8cm,版框26.9cm×12.8cm。經折裝,上下雙邊。半頁8行,行17字。第七卷末有乾隆跋文,文末注“乾隆十有九年歲次甲戌浴佛日御筆并記于妙蓮華寶”。鈐“乾”、“隆”、“如是觀”等印。
《妙法蓮華經》文字優美,語句流暢,敘述生動,廣泛運用比喻手法闡揚主題,想象豐富,文學價值極高,在翻譯學史上亦占據重要地位。
佛教經典在清內府刻本書占有特殊地位。中國古代宋元以后,由于歷代統治者的不斷調和,儒、釋、道相互兼容,逐漸走上三教合一的道路。清朝十分重視全國各地以佛教為首的宗教勢力,組織譯刻佛經,頒發各主要寺廟供奉,成為籠絡地方宗教、維護國家民族統一的重要舉措。在清諸帝的推動和倡導下,宗教文化亦浸入宮廷生活,而書寫宗教經卷也成為皇帝修身養性的內容。清高宗弘歷寫經最勤最多,以佛經居多!∏甯咦诤霘v書寫的另外五部《妙法蓮華經》的版本為:清乾隆十四年(1749年)泥金寫本、清乾隆二十四年(1759年)泥金寫本、清乾隆二十八年(1763年)寫本、乾隆三十年(1765年)泥金寫本、乾隆三十四年(1769年)寫本。早年多在每年元旦和四月初八浴佛節書寫。乾隆四十年(1775年)后每月朔望日書《心經》一部,從不間斷。所寫佛經有《妙法蓮華經》、《大方廣佛華嚴經》、《金剛般若波羅蜜經》、《稱揚諸佛功德經》、《無量壽經》、《大方廣圓覺修多羅了義經》等,所寫道經有《太上護命妙經》、《太上老君說常清靜妙經》、《太上黃庭經》等!睹罘ㄉ徣A經》自乾隆十四年至三十四年先后書寫六部,并賦詩贊曰:“香楠木幌刻蓮花,大士無言轉法華”;“靜室據高樓,蓮花凈業修。底須翻七卷,常此伴三秋”;“風鈴常轉蓮花藏,貝葉閑披金字經,試問奏章陳積否?隔林行漏已冷冷”;“偶至不妨結清習,炷香閱妙法蓮華”。(《清高宗御制詩初、二、三集》)。
《妙法蓮華經》清乾隆十九年御筆篆刻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