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公巖摩崖石刻,造像分布在勝歸山山巔,共計八龕十四尊,有胡宗憲冕官坐像、彌勒坐像、濟公像、觀音及侍童像、“文昌菩薩”像、長眉羅漢像、釋迦牟尼立像等。其中的“文昌菩薩”像一龕二尊,面相類似西洋人氏,與傳統佛像人物所示迥異,是可探究之處。各龕雕像體形較大,但工藝一般,顯示晚期佛像雕刻漸趨式微之勢。胡公巖摩崖石刻于1981年6月被列入市級文物保護單位,2005年3月16日由浙江省人民政府公布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在余姚城北部有座山,叫勝歸山,原稱圣龜山.東晉隆二年(398年)將軍劉牢子剿滅孫恩起義隊伍后,歸屯此山,以同音改為勝歸山.此山石質精良,自宋元時起,百姓就開宕取石.明嘉靖二十七年,(1548年),胡宗憲任知縣,即捐奉銀贖買勝歸山歸官.十年之后,胡宗憲調任浙江總督.當時倭患頻仍,胡宗憲為抗擊倭寇,轉戰東南沿海各地,其間多次往返于余姚,屯兵勝歸山中.后人為紀念胡任職余姚的業績和抗擊倭寇的戰功,特于嘉靖四十年在勝歸山南坡雕鑿胡宗憲官服像,稱為"胡公巖.自此巖雕大興,歷時三百九十余年,形成浙江省少見的摩崖巖雕群.胡公巖周圍均是佛像,彌陀佛.濟公.觀音.釋迦牟尼.羅漢等雕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