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V区无码字幕中文色,艳妇臀荡乳欲伦69调教视频,久久国产精品不只是精品,久久久久毛片免费观看

      您現在的位置:首頁 > 民俗 > 民俗動態 > 明朝各個官職的等級

      明朝各個官職的等級

      來源:  瀏覽 3335

      明朝也是個文官治國的封建王朝,也是封建王朝經濟最發達的國家之一,比較重視海外貿易。明朝的管理制度也是三生六部中央集權制度。
      中央政府
      1、中書省
         (明朝中書省,為明朝初期至洪武十三年(1380年)期間的行政中樞。其中丞相為明朝中書省的最高級長官,負責統領六部。明初沿襲元朝制度,設立中書省,置左、右丞相。甲辰正月,初置左、右相國,其中李善長為右相國,徐達為左相國。
          吳元年(1367年),改右相國為左相國,左相國為右相國。洪武元年(1368年),改為左、右丞相。由中書省統六部,但不設置中書令。洪武十三年(1380年),胡惟庸案之后,明太祖朱元璋罷中書省,分中書省之權歸于六部,廢除丞相之職。原中書省官屬盡革,惟存中書舍人)
      左丞相    1人正一品中書省         洪武十三年(1380年)廢
      右丞相    1人正一品中書省         洪武十三年(1380年)廢
      平章政事  1人從一品中書省         洪武九年(1376年)汰
      左丞      1人正二品中書省         洪武十三年(1380年)廢
      右丞      1人正二品中書省         洪武十三年(1380年)廢
      參知政事  1人從二品中書省         洪武九年(1376年)汰
      郎中      1人正五品中書省左司     洪武十三年(1380年)廢
      郎中      1人正五品中書省右司     洪武十三年(1380年)廢
      員外郎    1人正六品中書省         洪武十三年(1380年)廢
      都事      1人正七品中書省         洪武十三年(1380年)廢
      檢校      1人正七品中書省         洪武二年(1369年)革
      照磨      1人從七品中書省         洪武二年(1369年)革
      管勾      1人從七品中書省         洪武十三年(1380年)廢
      參議      1人 正三品 中書省參議府   吳元年革
      參軍      1人從三品中書省         洪武十三年(1380年)廢
      斷事官    1人從三品中書省         洪武二年(1369年)革
      斷事      1人正七品中書省         洪武十三年(1380年)廢
      經歷      1人正七品中書省         洪武十三年(1380年)廢
      知事      1人正八品中書省         洪武十三年(1380年)廢
      都鎮撫    1人正五品中書省都鎮撫司 甲辰十月以都鎮撫司隸大都督府,后廢
      考功郎    1人正七品中書省考功所   洪武元年(1368年)革
      中書舍人 10人從七品中書省         舊名直省舍人
       
      2、明朝內閣
          明朝內閣,為明成祖首先確立。乃是明朝建文四年(1402年)至崇禎十七年(1644年)的皇帝咨政機構,此后權力逐漸增大,后形成為明朝行政中樞。內閣輔臣的人數為一人至七人不等,輔臣奉使出外辦事,多自稱閣部。明太祖廢除宰相。起初,內閣大學士只具有顧問身份,皇帝為最終決定的權力,而大學士很少有參決的機會。到明仁宗、明宣宗時期,大學士均因有太子經師的恩情,而得以累加至太子三孤身份,地位日益受尊崇。宣宗時期,朝廷事無大小,宣宗均悉數咨詢大學士楊士奇的看法而決定。雖然吏部尚書蹇義、戶部尚書夏原吉召見時得以參與各部事宜,然而其還遠不如楊士奇等內閣成員得以親自接見。自此,內閣的權力日益增大,到明世宗中葉,夏言、嚴嵩等人執掌內閣,地位赫然為真正的宰相,亦可壓制六部。
      中極殿大學士  1人 正五品  內閣  舊名華蓋殿
      建極殿大學士  1人 正五品  內閣  舊名謹身殿
      文華殿大學士  1人 正五品  內閣
      武英殿大學士  1人 正五品  內閣
      文淵閣大學士  1人 正五品  內閣
      東閣大學士    1人正五品  內閣
       
      3、六部
          明朝中書省時期,七卿長官均為正三品。洪武十三年(1380年),朱元璋罷中書,仿《周官》六卿之制,升六部秩,各設尚書、侍郎一人。六部包括吏部、戶部、禮部、兵部、刑部、工部,其所屬最高長官為明朝吏部尚書、明朝戶部尚書、明朝禮部尚書、明朝兵部尚書、明朝刑部尚書、明朝工部尚書,其常常與都察院之都御史、通政使司之通政使、大理寺之大理寺卿合稱“九卿”。明朝時,重臣任擇須由九卿及外省巡撫、總督公開舉薦,此為廷推。各部司不能單獨決定的國家大事、要事,須經九卿公決,此為廷議。而由三法司無法決定的大型獄訟,以由九卿開會定獄,此為廷鞠或園審。其與明朝內閣構成了明朝的行政權力中心與決策核心。

      (1)吏部
      吏部尚書    1人 正二品吏部
      吏部左侍郎  1人 正三品 吏部
      吏部右侍郎  1人 正三品 吏部
      司務        2人 從九品 吏部司務廳
      郎中        1人 正五品 吏部文選清吏司
      郎中        1人 正五品 吏部驗封清吏司
      郎中        1人 正五品 吏部稽勛清吏司
      郎中        1人 正五品 吏部考功清吏司
      員外郎      1人 從五品 吏部
      主事        1人 正六品 吏部
      主事        1人 正六品 吏部文選清吏司 洪武三十一年(1398年)增設
      主事        1人 正六品 吏部考功清吏司 正統十一年(1446年)增設
       
      (2)戶部
      尚書   1人 正二品 戶部
      左侍郎 1人 正三品 戶部
      右侍郎 1人 正三品 戶部
      司務   2人 從九品 戶部司務廳
      郎中   1人 正五品 戶部浙江清吏司
      郎中   1人 正五品 戶部江西清吏司
      郎中   1人 正五品 戶部湖廣清吏司
      郎中   3人 正五品 戶部陜西清吏司
      郎中   1人 正五品 戶部廣東清吏司
      郎中   2人 正五品 戶部山東清吏司
      郎中   1人 正五品 戶部福建清吏司
      郎中   1人 正五品 戶部河南清吏司
      郎中   4人 正五品 戶部山西清吏司
      郎中   1人 正五品 戶部四川清吏司
      郎中   1人 正五品 戶部廣西清吏司
      郎中   3人正五品戶部貴州清吏司 
      郎中   3人 正五品 戶部云南清吏司
      員外郎 1人 從五品 戶部
      員外郎 1人 從五品 戶部四川清吏司 宣德七年(1432年)增設,后仍革。
      員外郎 1人 從五品 戶部云南清吏司 宣德七年(1432年)增設,后仍革。
      主事   2人 正六品 戶部
      主事   2人 正六品 戶部浙江清吏司
      主事   2人 正六品 戶部江西清吏司
      主事   2人 正六品 戶部湖廣清吏司
      主事   2人 正六品 戶部陜西清吏司
      主事   2人 正六品 戶部福建清吏司
      主事   2人正六品戶部河南清吏司
      主事   2人 正六品 戶部山西清吏司
      主事   1人 正六品 戶部山東清吏司
      主事   1人 正六品 戶部四川清吏司
      主事   1人 正六品 戶部貴州清吏司
      照磨   1人 正八品 戶部照磨所
      檢校   1人 正九品 戶部
      提舉   1人 正八品 戶部寶鈔提舉司
      副提舉 1人 正九品 戶部寶鈔提舉司 后革
      典史   1人 未入流 戶部寶鈔提舉司 后革
      大使   1人 正九品 戶部鈔紙局
      副使   1人從九品戶部鈔紙局     后革
      大使   1人正九品戶部印鈔局     后革
      副使   1人從九品戶部印鈔局     后革
      大使   1人 正九品 戶部寶鈔廣惠庫
      副使   1人 從九品 戶部寶鈔廣惠庫 嘉靖中革
      大使   1人 正九品 戶部廣積庫
      副使   1人從九品戶部廣積庫     嘉靖中革
      典史   1人未入流戶部廣積庫     嘉靖中革
      大使   1人 正九品 戶部贓罰庫
      副使   2人從九品戶部贓罰庫     嘉靖中革
      大使   5人正九品戶部甲字、乙字、丙字、丁字、戊字庫
      副使   6人從九品戶部甲字、乙字、丙字、丁字、戊字庫。(丁字庫2人,嘉靖中革1人,并革乙字、戊 字二庫副使)
      大使   1人 從九品 戶部廣盈庫
      副使   2人未入流戶部廣盈庫     嘉靖中革
      大使   2人正九品戶部外承運庫   后革
      副使   2人從九品戶部外承運庫   后革
      大使   1人 正九品 戶部承運庫
      副使   1人從九品戶部承運庫     嘉靖中革,行用庫
      大使   1人未入流戶部行用庫     后革
      副使   1人未入流戶部行用庫     后革
      大使   1人 未入流 戶部太倉銀庫
      副使   1人未入流戶部太倉銀庫   嘉靖中革,御馬倉
      大使   1人 從九品 戶部御馬倉
      副使   1人未入流戶部御馬倉
      大使   1人從九品戶部軍儲倉     后革
      副使   1人未入流戶部軍儲倉     后革
      副使   4人未入流長安、東安、西安、北安門倉,各副使一人
      倉舊   2人未入流戶部東安門萬歷八年即1580年革一人,張家灣鹽倉檢校批驗所
      大使   1人未入流張家灣鹽倉檢校批驗所  隆慶六年(1572年)革
      副使   1人未入流張家灣鹽倉檢校批驗所  隆慶六年(1572年)革
       
      (3)禮部
      禮部尚書   1人 正二品 禮部
      禮部左侍郎 1人 正三品 禮部
      禮部右侍郎 1人 正三品 禮部
      司務       2人 從九品 禮部司務廳
      郎中       1人 正五品 禮部儀制清吏司
      郎中       1人 正五品 禮部祠祭清吏司
      郎中       1人 正五品 禮部主客清吏司
      郎中       1人 正五品 禮部精膳清吏司
      員外郎     1人 從五品 禮部
      主事       1人 正六品 禮部
      主事       2人 正六品 禮部儀制清吏司
      主事       1人 正六品 禮部祠祭清吏司
      主事       1人 正六品 禮部主客清吏司
      大使       1人 未入流 禮部鑄印局
      副使       2人未入流禮部鑄印局      萬歷九年(1581年)革一人
       
      (4)兵部
      兵部尚書   1人 正二品 兵部
      兵部左侍郎 1人 正三品 兵部
      兵部右侍郎 1人 正三品 兵部
      司務       2人 從九品 兵部司務廳
      郎中       2人 正五品 兵部武選清吏司
      郎中       2人 正五品 兵部職方清吏司
      郎中       2人 正五品 兵部車駕清吏司
      郎中       1人 正五品 兵部武庫清吏司 萬歷九年(1581年)并革
      員外郎     1人 從五品 兵部
      員外郎     1人 從五品 兵部武選清吏司 后革
      員外郎     1人 從五品 兵部武庫清吏司 后革
      員外郎     1人 從五品 兵部職方清吏司
      主事       2人 正六品 兵部
      主事       3人 正六品 兵部武選清吏司
      主事       4人 正六品 職方武選清吏司
      主事       2人 正六品 兵部車駕清吏司
      主事       1人 正六品 兵部武庫清吏司 后革
      大使       1人 正九品 兵部會同館
      副使       2人 從九品 兵部會同館
      大使       1人 未入流 兵部大通關
      副使       1人 未入流 兵部大通關
       
      (5)刑部
      刑部尚書   1人 正二品 刑部
      刑部左侍郎 1人 正三品 刑部
      刑部右侍郎 1人 正三品 刑部其屬
      司務       1人 從九品 刑部司務廳
      郎中       1人 正五品 刑部浙江清吏司
      郎中       1人 正五品 刑部江西清吏司
      郎中       1人 正五品 刑部湖廣清吏司
      郎中       1人 正五品 刑部陜西清吏司
      郎中       1人 正五品 刑部廣東清吏司
      郎中       1人 正五品 刑部山東清吏司
      郎中       1人 正五品 刑部福建清吏司
      郎中       1人 正五品 刑部河南清吏司
      郎中       1人 正五品 刑部山西清吏司
      郎中       1人 正五品 刑部四川清吏司
      郎中       1人 正五品 刑部廣西清吏司
      郎中       1人 正五品 刑部貴州清吏司
      郎中       1人 正五品 刑部云南清吏司
      員外郎     1人 從五品 刑部
      主事       2人 正六品 刑部
      主事       1人 正六品 刑部浙江清吏司
      主事       1人 正六品 刑部江西清吏司
      主事       1人 正六品 刑部湖廣清吏司 萬歷中革
      主事       1人 正六品 刑部陜西清吏司 萬歷中革
      主事       1人 正六品 刑部廣東清吏司
      主事       1人 正六品 刑部山東清吏司 萬歷中革
      主事       1人 正六品 刑部福建清吏司 萬歷中革
      主事       1人 正六品 刑部河南清吏司
      主事       1人 正六品 刑部山西清吏司
      主事       2人 正六品 刑部四川清吏司
      主事       2人 正六品 刑部廣西清吏司
      主事       1人 正六品 刑部貴州清吏司
      主事       1人 正六品 刑部云南清吏司
      照磨       1人 正八品 刑部照磨所
      檢校       1人 正九品 刑部
      司獄       6人 從九品 刑部司獄司
       
      (6)工部
      工部尚書     1人 正二品 工部
      工部左侍郎   1人 正三品 工部
      工部右侍郎   1人 正三品 工部
      司務         2人 從九品 工部司務廳
      郎中         1人 正五品 工部 營繕清吏司
      郎中         1人 正五品 工部 虞衡清吏司
      郎中         5人 正五品 工部 都水清吏司
      郎中         1人 正五品 工部 屯田清吏司
      員外郎       1人 從五品 工部
      員外郎       2人 從五品 工部營繕清吏司
      員外郎       1人 從五品 工部虞衡清吏司
      主事         2人 正六品 工部
      主事         5人 正六品 工部都水清吏司
      主事         3人 正六品 工部營繕清吏司
      主事         2人 正六品 工部虞衡清吏司
      主事         1人 正六品 工部屯田清吏司
      所正         1人 正七品 工部營繕所
      所副         2人 正八品 工部營繕所
      所丞         2人 正九品 工部營繕所
      大使         1人 正九品 工部文思院
      副使         2人 從九品 工部文思院
      大使         1人 正九品 工部皮作局
      副使         2人從九品工部皮作局       后革
      大使         1人正九品工部鞍轡局       隆慶元年(1567年)革
      副使         1人從九品工部鞍轡局       隆慶元年(1567年)革
      大使         1人 正九品 工部寶源局
      副使         1人從九品工部寶源局       嘉靖年間革
      大使         1人正九品工部顏料局       后革
      大使         1人 正九品 工部軍器局
      副使         2人從九品工部軍器局       后革一人
      大使         1人從九品工部節慎庫       嘉靖八年(1529年)設
      大使         1人 正九品 工部織染所
      副使         1人 從九品 工部織染所
      大使         1人 正九品 工部雜造局
      副使         1人 從九品 工部雜造局
      大使       各1人 未入流 工部廣積、通積、盧溝橋、通州、白河各抽分竹木局
      副使       各1人 未入流 工部廣積、通積、盧溝橋、通州、白河各抽分竹木局 大通關提舉司
      提舉         1人 正八品 工部大通關提舉司 萬歷二年(1574年)革
      副提舉       2人 正九品 工部大通關提舉司 后革
      典史         1人 未入流 工部大通關提舉司 后革
      大使         1人 從九品 工部柴炭司
      副使         1人 未入流 工部柴炭司

      明朝(中央官員品級)

      1、三公、三孤
        三公:太師、太傅、太保(正一品)   
         三孤:少師、少傅、少保(從一品)   
                太子太師、太子太傅、太子太保(從一品)
                太子少師、太子少傅、太子少保(正二品)   
      這些均為加官,用來表明受官者的功績與崇高身份,沒有實際管轄范圍。
      2、六部
        吏部、戶部、禮部、兵部、刑部、工部(按順序)  
      六部各設尚書一人,直接對皇帝負責,尚書之下有左右侍郎(副部長)、郎中(司長)、主事等。   
          (1)吏部(人事部):負責官吏的管理,考核,升遷等   
          正二品吏部尚書1名,正三品吏部左右侍郎2名   
          (2)戶部(財政部):有十三個司,分別管理各地的收支與報銷   
          正二品戶部尚書1名,正三品戶部左右侍郎2名   
          (3)禮部(禮儀部0 :主管國家兇吉大典,教育與考試,招待外賓,宴勞功臣等   
          正二品禮部尚書1名,正三品禮部左右侍郎2名   
          (4)兵部(國防部):管理天下軍政(軍令由五軍都督府管理)   
          正二品兵部尚書1名,正三品兵部左右侍郎2名   
          (5)刑部(司法部):管理天下刑名! 
          正二品刑部尚書1名,正三品刑部左右侍郎2名   
          (6)工部(建設部):管理建筑、后勤、水利、制造等   
          正二品工部尚書1名,正三品工部左右侍郎2名
      3、督察院
        直屬于皇帝的監察部門   
          下設左右督御史(正二品)、左右副督御史(正三品)、左右僉督御史(正四品)   
          再往下設十三道監察御史,分管每個省的檢查工作(當時中國分十三個。┦辣O察御史與直屬于皇帝的六科給事中統稱“科道”屬于言官范疇。
      4、六科
        分為吏戶禮兵刑工六科,每科設督給事中(正七品)、左右給事中與給事中(從七品)! 
          給事中品級雖低,權利很大,皇帝交給各個衙門辦理的工作由六科每五天注銷一次,如果有脫拉或者辦事不力的,六科可以向皇帝報告。六科還可以參與官員的選拔,皇帝御前會議,審理有罪的官員。最為重要的是六科有封還皇帝敕書的權利,皇帝的旨意如果六科認為不妥可以封還,不予執行。
      5、五寺
        五寺是五衙門的簡稱,包括大理寺、太常寺、光祿寺、太仆寺、鴻臚寺  
          大理寺:相當于今天的法院,是全國最高上訴機關。與督察院、刑部構成了三法司。
          太常寺:主管祭祀  
          光祿寺:主管宴享  
          太仆寺:管馬  
          鴻臚寺:管招待外賓
      6、詹士府
        詹士府是負責輔助太子的機構設正三品詹士一人,正四品少詹士一人,正六品府丞一人  
          詹士府設左右春坊,司經局,主簿廳
      7、太醫院
        太醫院是管理宮廷及貴族診斷,制藥的,設正五品院使一人,正六品院判二人,正八品御醫四人,從九品吏目若干人。
      8、翰林院
        相當于現在國立大學,干部學院等的綜合,翰林院的首長稱為翰林學士(正五品),侍讀學士兩人,侍講學士兩人(從五品),侍讀、侍講各兩人(正六品),修撰(從六品)考中狀元后就會被授予此職位。編修(正七品)榜眼、探花考中后就會被授予此職位。
      9、內閣
        設內閣大學士,正五品,管理國家政事要務。一般大學士連任其他職務抬升品級。
       
       
       
      明朝(地方官員品級)
      1、縣——助手有縣丞、主簿?h丞協助知縣管理縣政,主簿管全縣糧稅、戶籍。水滸中宋江上山前好像就是縣丞一職。
      2、州——最早出現在西漢。漢武帝把全國劃分成了13個監察區,稱為州,州的長官叫刺史,負責監察郡,縣的官吏。東漢后,刺史又稱州牧。隋取消郡的建制,只存州、縣! 
          宋朝州的行政長官才稱知州。明清兩代的州有兩級別:直隸州和散州。   
          直隸州屬省,級別與府相同;散州隸屬府,同縣級。   
          知州屬官有同知、通判,分別掌財政、刑法、治安等。清朝時,直隸州(76個)散州(48個)   
          府(京兆府、河南府、太原府)府的長官稱府尹,宋朝的府屬“路”(介于中央和州之間)   
          明清兩代除首都、陪都所在地府長官仍稱尹外,一般都稱知府。沒辦法誰叫人家是京官呢。   
          明代府按納稅糧分三等:納糧20萬以上為上府,20萬以下十萬以上為中府,十萬以下為下府,無糧的叫地府,全國150多個府。
       
       
       

      明朝官職表
       
      1 皇宮輔臣
        1.1 宗人府
        1.2 三公
        1.3 三孤
        1.4 東宮輔臣
        1.5 詹事府
        1.6 太醫院
      2 中央政府
        2.1 中書省
        2.2 明朝內閣
        2.3 六部
          2.3.1 吏部
          2.3.2 戶部
          2.3.3 禮部
          2.3.4 兵部
          2.3.5 刑部
          2.3.6 工部
        2.4 五寺
          2.4.1 大理寺
          2.4.2 太常寺
          2.4.3 光祿寺
          2.4.4 太仆寺
          2.4.5 鴻臚寺
        2.5 都察院
        2.6 通政司
        2.7 翰林院
        2.8 國子監
        2.9 六科
        2.10 欽天監
        2.11 上林苑監
        2.12 五城兵馬指揮司
        2.13 順天府
        2.14 僧錄司
      3 地方
        3.1 承宣布政使司
        3.2 提刑按察使司
        3.3 行太仆寺
        3.4 苑馬寺
        3.5 都轉運鹽使司
        3.6 鹽課提舉司
        3.7 市舶提舉司
        3.8 各省總督
        3.9 各省巡撫
      4 五軍都督府
        4.1 京衛指揮使司
        4.2 王府儀衛司
        4.3 都指揮使司
          4.3.1 衛指揮使司
       
      一、皇宮輔臣
      1、宗人府
          宗人府,掌管明朝皇帝九族的宗族名冊,并按時撰寫帝王譜系,記錄宗室成員子女的嫡庶、名稱封號、嗣職襲位、生卒年間、婚嫁、喪葬謚號等事。凡是宗室陳述請求,均為之向皇上匯報,并引薦賢才、記錄得失等。明朝洪武三年(1370年),設立大宗正院。洪武二十二年(1389年),改名宗人府,并命親王掌管,秦王朱樉為第一任宗人令。此后,均以元勛外戚大臣兼領,不再專設官員,其負責事務轉移至禮部。
      宗人令 1人 正一品 宗人府
      左宗正 1人 正一品 宗人府
      右宗正 1人 正一品 宗人府
      左宗人 1人 正一品 宗人府
      右宗人 1人 正一品 宗人府
      經歷   1人 正五品 宗人府經歷司
       
      2、三公
          三公,即明朝的太師、太傅、太保三職的合稱,正一品。負責協助皇帝處理重要國事政務,職位至重。洪武三年(1370年),明太祖朱元璋授李善長為太師、徐達為太傅、常遇春為太保。建文年間,三公職位被撤。直到永樂二十年(1422)八月,明成祖朱棣再恢復三公職位,但無實授。宣德三年(1427),明宣宗授英國公張輔為太師,沐晟為太傅,陳懋為太保,當時三公官職,幾乎為專授。自宣德、正統年間以后,三公成為虛銜,為勛戚文武大臣加官、贈官。
      太師 無定員 正一品 三公
      太傅 無定員 正一品 三公
      太保 無定員 正一品 三公
       
      3、三孤
          三孤,即明朝的少師、少傅、少保三職的合稱,從一品。負責協助皇帝處理重要國事政務,職位至重。洪武三年(1370年),明太祖朱元璋設立少師、少傅、少保,但無兼兼領者。建文年間,三孤職位被撤。直到永樂二十年(1422)八月,明成祖朱棣再恢復三孤職位,但無實授。宣德三年(1427),明宣宗授蹇義進少師,楊士奇進少傅,夏原吉進少保,當時三孤官職,幾乎為專授。自宣德、正統年間以后,三孤成為虛銜,為勛戚文武大臣加官、贈官。
      少師 無定員 從一品 三孤
      少傅 無定員 從一品 三孤
      少保 無定員 從一品 三孤
       
      4、東宮輔臣
          明朝太子三師,即明朝的太子太師、太子太傅、太子太保三職的合稱,從一品。最初負責以道德輔導皇太子,且謹身護翼,為東宮輔臣。后為虛銜。洪武元年(1368年),因為明太祖朱元璋經常因事親征,考慮皇太子監國時,再設官僚制度,會生嫌隙,于是命朝廷命臣兼顧東宮職務,但未授任何太子三師職位。后命東宮師傅止為兼官、加官及贈官。從此以后直至明末,太子三師全部為虛銜,與輔導太子的職責無關。比如洪武十九年(1386年),李景隆兼太子太傅。洪武二十四年(1391年),傅友德兼太子太師。洪武二十五年(1392年),馮勝兼太子太師,藍玉兼太子太傅,常升、孫恪兼太子太保,都不掌管東宮職位,只有虛名。
          明朝太子三少,即明朝的太子少師、太子少傅、太子少保三職的合稱,正二品。最初負責掌奉皇太子以觀三公的道德而教諭等事,為東宮輔臣。后為虛銜。唯一的特例是永樂年間,明成祖遷都北京,命姚廣孝專任太子少師,留輔太子朱高熾。

      太子三師
      太子太師 無定員 從一品 太子三師
      太子太傅 無定員 從一品 太子三師
      太子太保 無定員 從一品 太子三師
       
      太子三少
      太子少師 無定員 正二品 太子三少
      太子少傅 無定員 正二品 太子三少
      太子少保 無定員 正二品 太子三少

      太子賓客 無定員 正三品 東宮大臣
       
      5、詹事府
      詹事     1人 正三品 詹事府
      少詹事   2人 正四品 詹事府
      府丞     2人 正六品 詹事府
      主簿     1人 從七品 詹事府主簿廳
      錄事     2人 正九品 詹事府
      通事舍人 2人 從九品 詹事府
      大學士   1人 正五品 詹事府左春坊
      左庶子   1人 正五品 詹事府左春坊
      左諭德   1人 從五品 詹事府左春坊
      左中允   2人 正六品 詹事府左春坊
      左贊善   2人 從六品 詹事府左春坊
      左司直郎 2人 從六品 詹事府左春坊
      左清紀郎 1人 從八品 詹事府左春坊
      左司諫   2人 從九品 詹事府左春坊
      大學士   1人 正五品 詹事府右春坊
      右庶子   1人 正五品 詹事府右春坊
      右諭德   1人 從五品 詹事府右春坊
      右中允   2人 正六品 詹事府右春坊
      右贊善   2人 從六品 詹事府右春坊
      右司直郎 2人 從六品 詹事府右春坊
      右清紀郎 1人 從八品 詹事府右春坊
      右司諫   2人 從九品 詹事府右春坊
      洗馬     1人 從五品 詹事府司經局
      校書     2人 正九品 詹事府司經局
      正字     2人 從九品 詹事府司經局
      6、太醫院
      院使  1人正五品太醫院
      院判  2人 正六品 太醫院
      御醫 10人 正八品 太醫院
      大使  1人 未入流 太醫院生藥庫
      副使  1人 未入流 太醫院生藥庫
      大使  1人 未入流 太醫院惠民藥局
      副使  1人 未入流 太醫院惠民藥局

      上一篇:宋朝各個官職等級

      下一篇:明朝官員的俸祿

      更多關于 明朝各個官職的等級 的信息
      民間藝術
      福州脫胎漆器手工藝步驟

      福州脫胎漆器手工..

      福州脫胎漆器以輕巧、精美而聞名,因為成分只有漆、夏布或綢..
      白與黑的藝術:烏銅走銀手工藝

      白與黑的藝術:烏..

      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烏銅走銀是云南一種獨特的銅制純手工工..
      山西忻州寧武炕圍畫

      山西忻州寧武炕圍..

      “炕圍畫”在山西省尤其以山西忻州寧武、忻州原平、代縣的炕..
      民間藝術縮骨功

      民間藝術縮骨功

      縮骨功,也叫縮骨術也叫卸索,卸索的表演,這就是縮骨功。卸..
      宮廷鳥籠制作工藝

      宮廷鳥籠制作工藝

      宮廷鳥籠制作技藝起源于200年前的清代八旗子弟。宮廷鳥籠..
      風箏魏

      風箏魏

      風箏是民間傳統手工藝術,而風箏魏就是過去老手藝人的一個品..
      明代手工藝漆器的特點

      明代手工藝漆器的..

      明代漆工藝的活躍與明王室對漆器的推崇與重視有著直接關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