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統的老北京結婚的民俗規矩多,儀式多。老北京婚俗要在四合院里搭喜棚,還要雇花轎。老北京的婚俗儀式,大體分為四個步驟,相親、合婚、放定和迎娶。有句老話叫“天上沒云不下雨,地上無媒不成親”,舊時男女結婚多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雙方在入洞房前沒有見過面。說媒拉纖兒的人,有專門干這個的媒婆,也有街坊鄰里愛管閑事的人。
嫁娶程序極其繁瑣,一般百姓家庭要么不太清楚,要么當局者迷,怕組織不好,讓親朋好友挑理,多半都會請“大了”(liao三聲),相當于大管家,他們對于棚鋪、廚房、喜轎隊都門兒清,在固定區域有較好口碑和名望。
老北京的婚俗儀式,大體分為四個步驟,相親、合婚、放定和迎娶。媒人首先索取女孩的生肖屬相和八字,拿著女方家備好的“四樣禮”到男方家提親,這四樣禮是兩瓶酒、兩桶茶葉,打一點心匣子,再拎點水果。如果男方家看上女方家的,就會留人吃飯,算是同意了,若是看不上,就不備飯了。到女方家也是一樣。
如雙方都滿意相親結果,再根據男女八字檢查二人的“三堂”。所謂“三堂”,就是查雙方父母有無相妨之處。若能得吉,就可合議婚事,比如親迎的日期,以及上轎、下轎和拜天地的時辰、方位等。
合婚之后,就該放定禮了,分“小定”和“大定”,“小定”即初約,依雙方家里的經濟狀況定,不過那時候人們講究面子,即使借錢也要把媳婦娶回來。男方派“全和人”(指上有父母雙親,中間配偶健在,下面有兒女的女性)到女方家提交定禮,普通人家差不多都是四盒禮,如金鐲子、戒指、如意以及釵釧鉆珥之類的首飾,分裝兩盒,衣料和繡花裙子等物,也裝成兩盒。首飾以純金為主,其次是包金,再次也有買銀鐲子的。
“大定”是正式婚約,兩家不能反悔,男方需請“喜轎鋪”抬著禮物送上門,第一臺是命館批的“龍鳳帖”,上有正式結婚的吉日;第二臺是“鵝籠酒醢”,鵝需染成紅色,酒可以是一壇也可是兩壇,如是兩壇,需黃酒、白酒各一,即“金銀二酒”,此外是送給女方的首飾、衣服等。
到了正日子,就派出喜轎隊迎親,有錢的人家娶媳婦場面特別大,各種儀仗排列的次序大約是“頂馬”(在迎親儀隊中,有一人盛裝騎馬負責開路并指導整個行列)在最前邊,后面旗、鑼、傘、扇一應俱全;同時把金瓜、鉞斧、朝天鐙等各種兵器,也都排列在儀仗的行列里,場面之大實在難以形容。
另有娶親太太兩人,娶親官客二人或四人。也分乘轎子一塊兒隨儀仗前往。照例新娘的花轎不能空著,所以必須由一個父母雙全的幼童坐在里邊壓轎,而且手里還提一把茶壺,俗稱“提茶壺的”。茶壺之中,裝清水少許,豆腐一塊,上插蝙蝠形紅絨花一朵。因為豆腐與蝙蝠,第二字都與福字同音,象征雙福臨門。轎夫健壯有力,而且訓練有素,他們統一行動,快慢一致,轎子不顛不晃,現代人即使辦老北京婚俗儀式,也很難做到了。
男家為了能順利達成迎娶新娘的任務,要在事先預備若干“紅包”,各包銅元、制錢、或角票等,交娶親官客見機備用;花轎抵達女家門前時,女家一定大門緊閉,娶客在外叩門,催請新娘上轎。這時女家院內必有人隔門要“紅包兒”,娶客就把紅封包遞過去,里邊才開大門。女家的執事們把娶客迎入院中,花轎也跟著抬入。
舊時老北京人在四合院里搭喜棚,夏天時要做“兩出水”,大檐得高過房檐,底下還要做個小檐,下雨時形成水道,不能讓水流進棚里。兩檐之間用玻璃,以便透光,F在幾乎沒人會做這種棚了,我也不會,老爺子都帶走了,現在后悔沒多跟他學點東西。
喜棚,特別講究,四周均做出廊子,甚至搭成兩層或三層樓形。棚頂的中心安有“天井”,中間鑲嵌玻璃花飾,垂著纓珞,既美觀又能透光。棚內外,凡能看到的梁柱、杉篙,都裹上紅布,棚中的地面上,鋪有紅氈或地毯。棚口和大門都要裝飾紅、黃兩色或紅、綠兩色彩球,有的則用紅、綠、黃三色,取“連中三元”之意。大戶人家搭喜棚最少兩天。
喜棚搭好頭一天,要落(lao四聲)桌,就是請親朋好友、老街舊鄰先進來吃一桌。不像現在的婚宴,大家一塊上來吃;沒地方開那么多桌,這十桌吃完,趕緊規整好,開始下一輪,再開十桌。一般一上午只能開兩輪。
那時候的喜宴,第一便宜,第二熱鬧,因為沒有那么多飯店,好的飯店,百姓又承受不了。我1985年4月結婚,才100塊錢一桌,算是特別好的,街坊們都說,老臧家的喜宴上有海參、魷魚、大蝦、扇貝,有的人家沒有這些,幾十塊錢就能搞定,起碼“四大樣”要有:魚、雞、四喜丸子、扣肉或米粉肉。
老北京的結婚民俗儀式有哪些
來源: 瀏覽 1802 次
上一篇:過去老北京的杠房和棚鋪是干嘛的
下一篇:清代老北京城旗人住哪里
更多關于 老北京的結婚民俗儀式有哪些 的信息
民間藝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