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里江山圖》是北宋院畫學徒在18歲左右創作的一副山水長幅畫卷,縱51.5厘米,橫1191.5厘米,主要表現的是南方山水人家,《千里江山圖》是宋徽宗送給蔡京的,但是卻是北宋畫家王希孟傳世的唯一作品,這位天才少年就消失在歷史的塵埃里,再也找不到他的蹤跡,仿佛他就是為了完成這一幅宏偉巨作來到這里,做完《千里江山圖》又悄悄的走了。
《千里江山圖》是宋徽宗送給蔡京的禮物
《千里江山圖》是宋徽宗送給蔡京的禮物,因為《千里江山圖》有當時權臣蔡京的題跋:“政和三年閏四月一日賜,希孟年十八歲,昔在畫學為生徒,召入禁中文書庫,數以畫獻,未甚工。上知其性可教, 遂誨諭之,親授其法。不逾半歲,乃以此圖進。上嘉之, 因以賜臣京,謂天下士在作之而已。
”從蔡京題跋里我們能看出是皇上送給蔡京的禮物,也從側面知道了這幅畫是王希孟在18歲左右創作的。
《千里江山圖》的創作難度有多大
1.《千里江山圖》篇幅長,縱51.5厘米,橫1191.5厘米,是一副在十余米的巨幅山水長卷。
2.《千里江山圖》整體色調是青綠色調的,都是在北宋當時這種礦物質的材料都非常珍貴,你能想象10米多長的畫卷要用多少石青、石綠等礦物質顏料嗎?不是一般人能消費的起的。
3.《千里江山圖》畫卷將景物大致分為六部分,每部分均以山體為主要表現對象,各部分之間或以長橋相連,或以流水溝通,使各段山水既相對獨立,又相互關聯,巧妙地連成一體,達到了步移景異的藝術效果。小橋流水,人物,高山連綿起伏,到了中間最高的一座山后,所有的山又變成高低不同的連綿山巒,中間的最高的山在畫作里非常醒目,王希孟要表達什么呢?我們先在這里埋個伏筆。喜歡收藏字畫的藏友可以想想。
4.最難能可貴的是《千里江山圖》十余米的巨山水長卷竟然連一處敗筆都沒有,而且人物動態鮮明,微波水紋均一筆筆畫出一點一畫均無敗筆,說明王希孟不僅畫的好,還畫的仔細。
5.《千里江山圖》一幅畫里用了中國畫的很多技法,高遠、深遠、平遠多種構圖方式使用在這幅山水畫中,畫家于單調的藍綠色中求變化,雖然以青綠為主色調,但在施色時注重手法的變化,色彩或渾厚,或輕盈,間以赭色為襯,使畫面層次分明。
王希孟為什么在18歲的時候就要創作《千里江山圖》
《千里江山圖》對于當時北宋院畫派人才輩出的時期都是非常難的畫的,而且篇幅非常長,使用的國畫技法非常多,年紀輕輕的他為什么在年僅十八歲的時候王希孟要如此表現自己呢?我們或許從這幅畫作的題跋和王希孟的《千里江山圖》畫作中找到些許答案。
1.王希孟想急于表現自己,《千里江山圖》最中間的最高一座山是全幅畫作的焦點,這座山是代表的是宋徽宗,是國家的皇帝,當時北宋最高的統治者,也是北宋院畫的最高管理者,王希孟自認為才華橫溢,但是在北宋院畫僅僅是個學徒,所以在北宋最高的畫院學了不到半年就創作《千里江山圖》想證明自己的能力給宋徽宗看,希望得到宋徽宗的肯定。
2.但是宋徽宗卻把王希孟傾自己全部才華創作的《千里江山圖》轉手送給了蔡京,這讓王希孟怎么能不傷心欲絕,在小小的內心里可能有種懷才不遇的感覺。
宋徽宗其實很重視王希孟的,不重視他不會親自教他畫畫,“遂誨諭之,親授
其法”,這就是證明,而且經常教誨《千里江山圖》,可能天才少年聽不進去,不懂宋徽宗的深意。而且蔡京在題跋中也說明皇帝贈送他《千里江山圖》的意思,“因以賜臣京,謂天下士在作之而已!笔亲屘煜碌牟抛有Х隆肚Ю锝綀D》這幅畫作,不好能這么做嗎?
可惜王希孟不理解圣意,不理解宋徽宗的良苦用心,王希孟只留下了《千里江山圖》一副畫作,就消失的無影無蹤,早逝于時間。